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52
四羊青铜方尊:商代青铜器中的艺术瑰宝 它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我国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还是我国十大顶级国宝之一,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历史中,这件造型雄奇且工艺精湛的四羊青铜方尊,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商代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这件出土于湖南宁乡的青铜器,不仅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体型最大的一件,更是研究商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青铜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羊青铜方尊的发现颇具传奇色彩。1938年,在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的一处山地中,当地农民在挖土时偶然发现了这件青铜器。它的出土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博物馆 #青铜器 #国家博物馆 #国家文物 #让文物抖起来 由于当时正值抗战时期,这件珍贵文物的命运一度岌岌可危。它曾被多次转手,差点流失海外。幸运的是,在多方努力下,这件国宝最终得以保存下来。 20世纪50年代,这件青铜方尊被入藏于国家博物馆。后经过精心修复,这件文物重新焕发光彩,成为研究商代青铜文化的珍贵资料。 四羊青铜方尊的造型堪称是商代青铜器中的极品。它通高58.7厘米,口宽52.5厘米,腹深44.5厘米,体型庞大而庄重。器身呈方形,四角各装饰一只卷角羊的形象。这种设计巧妙地将器物的实用性与装饰性结合起来。羊的形象被巧妙地融入器物的肩部腹部和足部,使器物在庄严肃穆中透露出一丝动感。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2
00:00 / 2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8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05
顶级国宝“兽面纹龙首提梁卣” 首都博物馆“看见殷商”特展之三,商代的“兽面纹龙首提梁卣”。它是山西博物院珍藏的顶级国宝,这件静静伫立在展柜中的青铜器通体翠绿,上面的纹饰异常狰狞。它看似普通的酒器,却暗藏着商代南北文化交融的密码。 时间倒流至1959年的8月,山西石楼县桃花者村的村民在耕地时,意外翻出了几片带有绳纹的陶片和残破的石斧。随着考古队的介入,一座商代墓葬逐渐显露出了真容,里面竟埋藏着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金器,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件兽面纹龙首提梁卣。考古专家发现其纹饰非常独特,意识到这是商代晚期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人们对山西商代历史的认知,更揭示了商朝时期中原与北方部族就曾经相互交融。 它的形制与工艺被考古界誉为是商代青铜器的“技术天花板”,其通高34.8厘米,口长17.6厘米,宽13.7厘米,整体呈椭圆形,提梁的两端为怒目圆睁的龙首,腹部下垂,圈足外撇,完美的符合了商代晚期盛酒器的典型特征。 它最特别也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主题纹饰竟然是一个倒置的大兽面纹,这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显得异常珍贵,整个腹部以雷纹为底,由目纹和夔纹以及蝉纹组成了倒置的大兽面纹,学界猜测这可能与祭祀时倾倒酒液的仪式动作有关,象征着“通天地”的巫术思维。 提梁上装饰有方格纹,张牙欲咬的龙首细节显得栩栩如生,彰显出了商人对神权的敬畏和对力量的崇拜。器身与圈足的连接处可见明显的范接痕迹,直接证明了其采用了分范铸造的技术,而纹饰凸起高达1.5厘米,展现了商代工匠超凡的立体雕刻能力。 青铜卣是商周时期专用于盛放祭祀用的香酒“秬鬯”的礼器,多用于祭祀和宴飨等重大场合。山西省的石楼地区地处商王朝的北部边疆,此地出土的青铜器多带有“亚羌”的铭文,暗示着墓主人可能是与商王朝结盟的北方方国的首领,也有可能是负责镇守边疆的商朝王室贵族。 也有学者提出,它可能是商王室赏赐给北方盟友的礼物,目的是用以巩固政治联盟。#历史文物 #青铜器 #国宝级文物 #考古发现 #抖音家速计划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00:00 / 05: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三千年前国宝级的“混搭神器”:青铜带鋬觚形器 首都博物馆的“看见殷商”特展之二,商代的“青铜带鋬觚形器”,这件顶级的国宝被考古界称为是三千年前的“混搭神器”,更是唯一存世的孤品,全球仅此一件。由武汉盘龙城博物院珍藏,最近奉调进京进行展示,由于专家们此前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个形制的器物,史书中也没有相关的记载。所以显得其特别另类和珍贵。这次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看见殷商特展之所以能从万千文物中选中它,也主要是因为它的器型异常诡异,具有非常独特的代表性。 2014年,武汉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现场,一声惊呼划破了沉寂,在杨家湾17号大墓的底部,这件前所未见的青铜器赫然显现。它高仅18.5厘米,最宽处14厘米,通体线条非常流畅,融合了青铜觚的修长和青铜斝的鋬把以及青铜角的口部特征,堪称是青铜界的“混搭神器”。当时在场的考古队员们面面相觑:“这到底是酒器界的‘四不像’呢,还是商代贵族的‘私人订制呢?” 该墓出土有青铜斝和青铜爵等典型的商代酒器,却唯独不见青铜觚,专家推测此器应该是青铜觚的替代品,故暂且将其命名为“青铜带鋬觚形器”。 其腹部扁圆,容积约440毫升,相当于现在的一罐啤酒,所以专家们还称它为“商代的微醺神器”。 口部的双流外张如“蟹钳”又似元宝,倒酒时酒液顺流而下,兼具实用功能与仪式感。腹部外侧的鋬把手装饰有兽面纹,其双目圆睁似在凝视着持器者,直接暗示了与神灵沟通的祭祀属性。下腹部的一周阳线兽面纹宛如“时尚的腰带”,线条简洁却暗含着商代“三层花”的装饰传统,彰显出了等级与神力。#首都博物馆的 #历史文物 #青铜器 #国宝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
战神之饮:青铜斝中的商代血腥密码 这件异常珍贵的顶级国宝的形制在所有殷商时期的青铜文物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它的珍贵程度令许多专家都为之震惊。首都博物馆“看见殷商”特展之十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下辖的安阳殷墟博物馆珍藏的“青铜斝”。 1990年,河南安阳的郭家庄。当考古队员的洛阳铲穿透黄土时,一座未被盗扰过的商代大墓轰然洞开。在墓室的深处,四具殉人遗骸蜷缩在二层台与腰坑中,腰坑内还有一只殉葬犬——这是商代贵族们“事死如事生”的残酷实证。墓主人头朝东方,身裹朱漆棺椁,随葬品多达353件,其中青铜礼器41件、兵器200余件。 在成堆的青铜器的簇拥下,这尊方形的青铜斝赫然显现。它深腹平底,四棱的锥足外撇如利刃。最震撼的是口沿两侧对称的方塔形的柱钮,如神坛的祭柱般耸立。与常见的圆斝不同,这件方斝需使用超过30块陶范的精密组合进行浇筑,且失败率极高,在当时,只有王族权贵方可使用! 抚去其身上千年的泥土,斝身的纹饰更是惊现了三重隐喻: 口沿上塔形的柱钮象征着通天神树,巫师借用其与天地沟通; 腹部的凸棱分隔出八组分解的兽面纹,兽面上的夔龙曲折盘绕,双目凸如铜铃,暗喻着“瞪目慑鬼”的功能。尖足上錾刻有细密的云雷底纹,仿佛是祭祀时升腾的烟霭。#青铜斝 #考古 #国宝 #青铜器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