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海峰2周前
孤绝天地间:《江雪》里被误读的“渔翁” 世人读《江雪》,总道是柳宗元写隐居之乐,却鲜少有人知,这首诗藏着他最痛的绝望与最硬的骨头。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一贬就是十年。《江雪》便写于这段“身编夷人,口习夷语”的屈辱岁月里——那不是闲情逸致的垂钓,是一个士大夫在政治寒冬里的自我放逐与精神坚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起笔便是一场灭顶的寂静。“绝”与“灭”两个字,像两把冰锥,凿碎了所有生机。不是寻常的雪天,是连飞鸟都逃尽、连路人都绝迹的酷寒,这哪是自然之景?分明是他所处的政治环境:革新派同僚或死或贬,朝堂之上再无同道,整个世界都成了他的对立面。有人说这是“空”,可这“空”里藏着刺骨的“满”——满是排挤,满是孤寂,满是理想破碎后的荒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最妙的是“钓”字,却最易被误解。这渔翁钓的从不是鱼,是一种对抗。永州十年,柳宗元被剥夺了从政的权利,只能“闷即出游”,可他偏要在这“鸟飞绝、人踪灭”的绝境里,撑一叶孤舟,披一件蓑衣,把自己活成天地间唯一的坐标。这让我想起他在《永州八记》里写的小石潭,明明“凄神寒骨”,他却偏要久坐——不是自虐,是要用这份孤绝证明:即便全世界都向世俗低头,我柳宗元,仍要守着心中的“雪”。 很多人说这首诗“冷”,可冷的是景,热的是心。那渔翁的“独”,不是避世的消极,是斗士的姿态。就像他在书信里写“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即便被千万人抛弃,内心的操守也绝不改变。这“寒江雪”,是他的精神图腾——雪是干净的,江是辽阔的,垂钓是执着的,三者合一,便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逆境里的尊严。 如今再读《江雪》,忽然懂了:我们每个人生命里都有“千山鸟飞绝”的时刻,或是事业受挫,或是梦想搁浅,或是身处无人理解的困境。而柳宗元告诉我们,不必怕“独”,不必怕“冷”,就做那个“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不是钓一个结果,是钓一份不妥协的自己。这或许就是《江雪》流传千年的秘密:它从不写安逸,只写绝境里的站立,而这份站立,永远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传统文化 #柳宗元江雪 #唐诗三百首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7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