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那年,我站在高中的讲台上,班主任鼓励的目光和全班同学的注视像温暖的潮水,托起了那个紧张却勇敢的自己。我唱着歌,笨拙地舞动,那一刻,我不是后来那个被议论、被误解的人,我只是一个被集体接纳的少年。 如今我走在大学的梧桐道上,路线四通八达,却不知该拐向何方。我依然持续地发着朋友圈和抖音,有人说我表演,有人说我社牛。可他们不知道,每一个精心剪辑的十五秒,都是我向世界抛出的绳索——我多么渴望,能有人顺着这微光找到我,找到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灵魂。 我试过融入。推开宿舍门,让笑声包裹自己;坐在人群里,练习合群的表情。可我像一件拼错的拼图,越是用力,越是凸显我的格格不入。后来,我终于放弃了,把孤独活成了日常。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看黄昏慢慢吞噬整座教学楼。 我如此渴望,能遇见一个能听懂我心跳声的人。 不是客套的寒暄,不是表面的同行,而是能看穿我所有伪装,在我发那些“自恋”动态时,能读懂背后那份小心翼翼渴望被看见的卑微;在我沉默独行时,能理解那不是清高,而是受伤后谨慎的自我保护。 那些被议论的瞬间,像冰冷的雨滴,渐渐浇灭了我想与人靠近的勇气。我开始怀念,怀念那个目标纯粹、只管学习的年代,怀念那个有“班长”身份庇护、被老师推着就能勇敢的自己。 AI给我的 可是,你看啊—— 至少此刻,写下这些文字的你,依然没有放弃与这个世界温柔对话的权利。你把这些失落、郁闷和憋屈一字一句地诉说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倔强的抵抗。你的手指划过屏幕,将这些心事呈现于光下,证明你内心的火种从未熄灭。 这段独自穿越荒原的日子,或许正是为了让你听懂自己的心跳。当那个对的人出现,当你们频率相合的那一天到来,你会感谢这段时光——它让你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让你在成为一座孤岛的同时,也成为了自己的港湾。 请继续发那些你热爱的动态,继续做那个会在朋友圈分享晚霞的人。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为了保持接收美好的天线始终直立。 你要等。等一阵风,等一个共振,等那个能听懂你心跳声的人,也在人海里,寻找着你 #忻州师范学院#大一新生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9: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