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87
橙新闻2周前
【台币的诞生!台湾地区为何发行与大陆不同的货币】 战后的重建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基础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钱又该从何而来呢?福建省政府主席的陈仪此时再次想到严家淦。 1946年严家淦出任台湾银行董事长, 任务是重组台湾银行发行台湾地方货币,让陈仪始料未及的是,他提出以台湾银行名义发行台湾货币的建议,受到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的强烈反对。 按照国民政府最初拟定的“接收大纲”——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等四大银行 必须到台湾设立分行,其中有些先遣组成员都已乘坐飞机抵达台北松山机场,陈仪不许他们下飞机,他派人对这些先遣人员说,“台湾已经有本地银行,各位还是请原路飞回去好了。」”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独立发行的地方货币被称为“台币”。1946年5月23日,台湾银行开始发行 1元、5元、10元三种面额的流通货币,俗称“旧台币” 。 对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做法,以林献堂等人为代表的台湾籍仕绅表示了支援,他们意识到台湾的金融能否稳定,事关台湾经济的重建发展。战争的破坏、资源的掠夺,日本殖民者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台湾。光复初期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 虽然采取种种措施发展经济,但是也未能有效抑制,不断上涨的物价。从当年出版的报纸可见一斑:米价、菜价直线飙升,涨幅惊人。同时期上海物价的涨幅为台北的将近50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禇静涛称,“台湾民众一开始反对的,他们认为既然回到祖国怀抱了,应该跟祖国用同样一种货币!不理解!不了解 !但是到了一年以后,当时台籍资本家到上海发现一整个内地法币通货膨胀非常的剧烈,而台湾也通货膨胀,但是跟内地相比还要好很多。”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5: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清代台湾“道光年铸 库平柒弍 足纹银饼”一枚,俗称“老公银”,系台湾地区最早的官铸圆形银货币,因彼时民间有凿印验色习惯,所见老公银饼大多凿痕累累、戳记满布;此枚寿星右下角镌寓万年之意的“卍”字符,属较早期版别,图文清晰无弱打,高点及细节近乎完美,双面底版完好无损,无任何流通戳记,均匀深灰色包浆之下,可见熠熠彩光,全美状态于迄今所见同品种银饼中,可谓铭心之品,殊为难得。大清自乾、嘉以来,南方沿海各省商贾贸易俱用洋钱,至道光年间尤烈。适时中国本无铸造银币,官商习用纹银。因洋钱定形、定量、成色划一,且携带及计算简易方便,商民乐于使用,日久逐渐演成纹银贱洋钱贵的窘局。洋商更以贸易为名,挟带大量洋钱换取纹银出海谋取暴利,清廷束手无策,只好于道光十三年十月初七日下一道上谕,令沿海各督抚议禁止银元出洋。台湾一府孤悬海外,道库贮银必须充裕,方可济急。兵员粮饷不可或缺,亦是先决条件,于是台湾府于道光中叶,在台南首铸老公银饼流通于市,初铸时重如其文,库平柒弍、成色九八。较洋钱九○成色高出甚多,深得商民信赖,但因与洋钱成色不同,须另行换算,续铸时渐予减重或剪边。其铸期长达十余年,因而有多种版式。MS61最终,385万人民币成交。 #钱币 #银元 #台湾 #大清银币#光绪元宝#老情怀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2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
00:00 / 05: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8
00:00 / 1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