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7
00:00 / 05: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鱼小玄1周前
重阳节,在老家听老艺人们用方言弹唱排练一门古老曲艺:南北词。在我童年时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走过的老街老巷深处,那座渐渐蒙上岁月尘灰的老文化馆里…… 南北词是南词与北词的结合体。南词来源于苏州滩黄,于清道光年间由江苏南部传入江西,北词来源于湖北荆襄(也称文曲)经南昌传入赣州。南词和北词在赣州就会后,曲目、唱腔及演唱技巧和形式均得到较大发展,并逐渐流行于赣南大部分地区乃至粤北和闽西南的龙岩、漳州、三明等地,最后流传至我国台湾地区,是现今我国唯一的一个以方桌围坐、自拉自唱、说唱兼容的古老曲种,是颇具影响和特色的曲种。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赣州南北词艺人先后在赣州市南大街(今文清路)组成南北词演唱组织七云轩,在西大街(今西津路)组成月韵轩;其演出组织以戏箱为标志,即每个演出组织各有一担盛乐器和用具的雕花木箱,上面写着社名和堂号,如“七云轩”、“月韵轩”等;无专职演员,全由塾师、衙门胥吏、商人、店员、手艺匠人及社会爱好者参与演出。不营业,不卖唱,互称玩友,推荐一名牵头人联络各方事宜。 赣州南北词的表演形式古朴清雅,多为坐唱。由艺人7至13人分生、旦、净、丑充当剧中人物角色,演唱大戏中的一些选 段或折子戏,演唱者兼司乐器。司鼓板者任主角,各兼唱一角或数角,集伴奏、唱念于一身。旦角多由男性反串,不化妆,不用道具,正曲用韵白,小曲用赣州话。以扬琴为上座,其左为提琴(即二胡)、三弦、洞箫、月琴,右为吊龟子(即小唢呐),下席为鼓板。有时也吸收其他乐器如古筝、笛子、喉管等参加演奏。 #南北词 #赣州南北词 #诗人鱼小玄 #作家鱼小玄 #赣州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5: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