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古代文献夏都在河洛地区的记载被二里头考古得到确实印证 #中国历史 #抖音知识 #抖音知识创作营 #抖音知识分享主播 斟𬩽,是夏朝古都。夏禹始建都于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都斟鄩。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区。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 《逸周书·度年》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今本《竹书纪年》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 《史记·夏本纪·正义》云:“《商书》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史记·吴起列传》言:“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国语·周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 《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鄩。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司马迁这个“三代”确实指的是秦之前的夏、商、周皆定都河洛地区。 这些文献表明,伊洛交汇的洛阳盆地是夏人的活动中心,这个王邑遗址,就是史书记载的斟鄩,今本《竹书纪年》载:“仲康居斟鄩。”斟鄩作为夏朝国都,在夏朝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洛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点。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1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66
00:00 / 09: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3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6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5: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2
夏朝:华夏文明的曙光!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划破了远古的黑暗,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 **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治水成功,划定九州,建立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他以卓越的功绩和威望,赢得了部落联盟的拥戴,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大禹之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禅让制的终结和世袭制的开始。 夏朝历经十四世十七王,**约公元前1600年,**桀暴虐无道,民不聊生,商汤起兵伐桀,夏朝灭亡。 **夏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迈向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建立了初步的国家制度,设立了官职,制定了刑法,为后世王朝奠定了基础。夏朝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夏朝的存在,**虽然充满了神话色彩,但它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始终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追寻。它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夏朝的兴衰,**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一个王朝的强盛,离不开贤明的君主和勤政爱民的统治;而一个王朝的衰落,往往始于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和民心向背。 夏朝,虽然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作为华夏文明的曙光,将永远照耀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