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金陵“晕花记” 南京的秋日,被甜腻的桂香彻底浸透。街道旁、校园角落里,甚至车窗的缝隙间,都浮动着碎金般的桂花。闻过桂花香,便懂了秋的温柔,只是于我而言,这份温柔里还夹杂着一丝眩晕。起初,我误将这份眩晕归咎于连日的奔波——每日穿梭在金陵名校的跟岗研修中,大巴车摇荡的轨迹,与研修日志上那些尚未消化的新理念,同样令人昏沉。直至某日路过一片桂花林,一阵浓香裹挟着酸涩的恶心感直冲颅顶,我才惊觉,这温柔的香气竟是位隐秘的“刺客”。原来,我不是晕车,而是“晕花”。 查阅资料后方知,桂花香中的挥发油对敏感神经有着双重作用:适度吸入可安神静心,过量则会刺激血管痉挛,引发类似晕车的连锁反应。而我被桂花“围攻”的感官,恰似教育转型中教师面临的认知震荡——传统教法与新理念的激烈碰撞,同样需要我们慢慢调适、寻找平衡。身为数学教师,我向来习惯用理性解构世界,却在此刻被一缕幽香轻易击溃。这何尝不是自然的警示?教育亦如草木生长,若过度追求“浓烈的成效”,反而会让学生“晕眩”在知识的洪流中,无所适从。 研修间隙的晕沉,并未消减此行的收获。南京多数中学数学思维课上的“生本课堂”,仿佛为我递来一把破解当下数学教学困境的金钥匙。然而,这样优质的课堂模式与先进理念,如何在我自己的课堂落地生根?我的课堂该做出怎样的改变?乃至如何完成这次南京之行“星火燎原”的使命……在一连串的思考中,我忽然顿悟:“优质教育当如淡桂——存在却不侵扰,引路而非裹挟。”好的教学,亦该如桂花这般“细碎却持久”,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维的芬芳。那些让我头晕的浓香,恰似公开课中刻意营造的“教学高潮”,而真正能滋养学生成长的,恰恰是润物无声的日常浸润。 在南京停留多日,我偶尔会轻嗅风中残留的桂香。眩晕的感觉虽仍在,却多了几分清冽的通透。原来,草木生长与教育育人,竟是同理——浓烈易生抵触,留白方得回甘。此番返程,我想带回的伴手礼中,除了一叠厚厚的课改笔记,还要有一罐淡黄的桂蕊。它将被放置在办公室的窗边,静默提醒着我:真正的好课,当如这含蓄之香,不喧哗,自有声。 南京所赠,不止片刻的眩晕,更有一场破茧的顿悟:教师的修行,便是要在这追求“浓香”的时代里,做一株“淡桂”——根扎泥土,香藏叶底,待风起时,自有灵魂与之共振。#南京 #桂花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