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6: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26
寇公子1周前
说重阳2——溯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这句诗,几乎刻进了每个游子的心里。重阳节,就在这份淡淡的思念里,悄然来临。 关于它的起源,说法都指向一种朴素的生存智慧。古人认为九月九日阳气极盛,于是登高、饮菊花酒,以平衡阴阳,躲避灾厄。这最初的行为,无关风雅,只为平安。 你会发现,这些古老的习俗里,藏着最实用的生活哲学。 登高,最初是为了“避灾”,后来慢慢变成了“望远”。当我们从高处俯瞰,视野开阔的那一刻,郁结的心事似乎也能随风散去。这像极了我们应对生活的方式——有时候,解决困境并非需要直接对抗,而是需要找到一个更高的视角去审视它。 插茱萸、赏菊花,这些举动在当时都是为了驱寒保健,护佑身体。古人在季节转换的节点,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安康最直接的关切。 如今,重阳节被赋予了“老人节”的新内涵,这份关怀从身体健康延伸到了情感层面。这让我想起,每次打电话回家,父母总说“一切都好,不用惦记”,但我们心里都明白,那句“倍思亲”的背后,是双方共同的牵挂。 这就是重阳节最触动我的地方。它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温柔的提醒:提醒我们在奔忙向前时,别忘了那些走得慢了的人;提醒我们生命的圆满,不仅在于向上的成长,也在于向下的扎根与回望。我们陪伴长辈,不仅是在尽孝,更是在观摩生命本身的历程,理解它的来路与归途。 所以,这个重阳,无论你身在何处,如果可以,就回家吃顿饭;如果忙碌,就打个电话听听那头的唠叨。所有真挚的情感,最终都需要落实到这具体而微的行动里。 正如白居易所写:“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愿我们都不做那只能隔篱看秋风的未归客,能早些读懂牵挂,懂得陪伴。#重阳节 #公子说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9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2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43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1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