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长征9号和星舰是中美两国各自研发的重型运载火箭,代表了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最高水平。以下从多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1.基本参数对比高度与直径:长征9号高114米,直径10.6米;星舰高120米,直径9米。长征9号直径更粗,体积更大。起飞推力:长征9号总推力约6000吨(不同方案推力不同);星舰超重型助推器总推力约6100吨。运载能力:长征9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140吨,地月转移轨道50吨;星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100吨。2.技术特点对比推进系统:长征9号:采用模块化设计,推进剂为液氧甲烷或液氧煤油/液氢液氧组合。星舰:采用33台猛禽液氧甲烷发动机,具备高推力和可重复使用性。材料与结构:长征9号:注重结构强度和可靠性,攻克了10米级箭体制造技术。星舰:采用不锈钢材料,兼顾成本与性能,适应再入过程的高温环境。可重复使用技术:长征9号:规划一级重复使用构型2030年首飞,两级完全重复使用构型2033-2035年首飞。星舰:已实现助推器回收,通过"筷子"机械臂在半空中捕获回收。3.任务规划对比长征9号:主要用于载人登月、火星探测、月球科研站建设和空间站补给。星舰:计划替代现有火箭,执行卫星发射、空间站维护、火星殖民等任务,目标是将100人送往火星。4.研发进展对比长征9号:2016年立项,2024年通过总体技术方案优化评审,发动机热试车成功,计划2033年首飞。星舰:已完成多次试飞,2021年实现首次成功着陆,2024年进行了第六次试飞,技术成熟度较高。5.总结长征9号和星舰在性能和技术上各有优劣。长征9号注重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而星舰则在可重复使用技术和商业化运营方面更为领先。两者的发展都体现了重型运载火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星舰 #火箭 #中国航天永远在征途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全球世界各国火箭高度排名 非越大越好与运载需求经济性相关 #火箭 #航空科普 #星舰 #航天科普 美国,土星五号(Saturn V),高度约 110.6 米,首次成功发射时间:1967 年 11 月 9 日(阿波罗4号任务)。 美国,太空发射系统 SLS Block 1(Space Launch System, Artemis I 任务),高度约 98 米,首次成功发射时间:2022 年 11 月 16 日。 美国,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高度约 70 米,首次成功发射时间:2018 年 2 月 6 日。 中国,长征五号(CZ-5),高度约 57 米,首次成功发射时间:2016 年 11 月 3 日。 俄罗斯(苏联),质子号火箭(Proton-K / Proton-M),高度约 58.2 米,首次成功发射时间:1965 年 7 月 16 日(Proton-K)。 俄罗斯(苏联),能源号(Energia),高度约 58.8 米,首次成功发射时间:1987 年 5 月 15 日。 欧洲(ESA),阿丽亚娜5号(Ariane 5),高度约 53 米,首次成功发射时间:1996 年 6 月 4 日(首飞失败),首次成功发射时间为 1997 年 10 月 30 日。 火箭并不是越大越好。火箭的尺寸与其运载需求、技术能力、经济性和发射场条件密切相关。简单来说,大火箭可以携带更多燃料和更大的有效载荷,适合执行登月、深空探测或大型空间站模块发射等任务,例如美国的土星五号和中国计划中的长征九号。但大尺寸并不等于高效,更不意味着适合所有航天任务。 首先,从任务需求角度看,大多数卫星发射任务只需要将几吨甚至几百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使用巨型火箭反而浪费资源。小型或中型火箭如“长征三号乙”和“猎鹰9号”因成本较低、发射频率高,反而更适合商业卫星和互联网星座部署。 日本,H-IIA 火箭,高度约 53 米,首次成功发射时间:2001 年 8 月 29 日。 印度,GSLV Mk III(又称 LVM3),高度约 43.4 米,首次成功发射时间:2014 年 12 月 18 日(亚轨道测试),首次完全任务成功时间:2017 年 6 月 5 日。 美国,德尔塔 IV 重型火箭(Delta IV Heavy),高度约 71 米,首次成功发射时间:2007 年 11 月 10 日。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