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丽1年前
贾宝玉踏雪寻梅因为一个片段看了整部剧 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已经写过《访妙玉乞红梅》,全诗立意高远,没有从“赏”字着眼,而别出心裁,专从“乞”字下笔。这首诗虽然是急就章,但立于红梅诗之林,却独具一格。本人水平有限,斗胆以旁观者的角度,试着解读贾宝玉乞梅时所见所想及宝玉、妙玉微妙的心理变化,不妥之处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即景诗。那日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栊翠庵的红梅却绽放得如火如荼,众人见了垂涎欲滴。恰好宝玉联诗连连落第,社长李纨便罚他去栊翠庵向妙玉讨要红梅来插瓶。 贾宝玉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盆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那栊翠庵的傲雪红梅已是一片香雪海。艳丽的瓣,明媚的蕊,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那踏雪寻梅的公子,独自一人迤逦而至。乍见宝玉,妙玉是否有瞬间的错愕?他必是笑意盈盈,眉眼含情;她是否神色如常,衣染梅香?他们可曾一起在槛外听雪赏梅?他们是否也吟诗作对、把酒言欢?他是否为她的清冷出尘而怦然心动?她可曾也有凡心一动的沉醉粲然?两个心意相通的人,在冰雪空明的琉璃世界里相遇,更有那红梅花吐胭脂,香欺兰蕙,此情此景,再加上平日里本就有好感的两个少年,让人心生感慨。 妙玉在《红楼梦》里是个非常特别的女子,一是来自命运的无奈选择,自小体弱多病,唯有真身入佛门,方可平安顺遂,无奈之下不得不带发修行。空门是一道隔绝世俗之门,但凡入者,皆要遵守戒律清规,即便带发修行,也不能如常人般活动,吃酒行乐,联诗赏雪。后来贾府为元春归省聘买尼姑,她才被请到了贾府的栊翠庵。这使她与贾府的公子小姐有机会生出俗缘。 妙玉的判词中,“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孤僻人皆罕”。在曹公的笔下,妙玉貌美如花而且才华横溢,可惜就像一个冷美人。妙玉秉性高洁,仅看喝茶的方式即可证明:妙玉沏茶用的水是从梅花上收的雪融化的;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尝了口茶,她便嫌脏弃掷;到惜春处闲坐,她竟自己带上茶具。由此观之,妙玉的行为也确实不入俗人的眼。在大观园里,偏偏没有人跟她计较,都只是背地里暗暗不喜欢她。于是我们看到在她为数不多和宝玉交往的过程中,宝玉也是讨好屈就的一方。这样一个整体素质都很高的贵族公子,竟对她百般俯就,这对妙玉的虚荣心和自尊心都是极大的认可。#妙玉 #红楼梦这细糠终究让我给品上了 #红楼梦 #剧情片段 #林黛玉
00:00 / 05: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红楼梦》第十八回(9)黛玉诗中的韭菜 元春命贾宝玉写四首五言律,《杏帘在望》被元春赞为“前三首之冠”,一高兴还把自己起的“浣葛山庄”换回了“稻香村”。殊不知这是林黛玉替贾宝玉写的。那么这首诗好在哪里呢? 一是颂圣境界非常高,诗中没有一句歌颂皇帝皇妃有多么英明睿智,只写民间的纯朴幸福、岁月静好。同时,全诗没用典故,用词也一点不生僻,但是意思非常高级。这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挂着酒幌的杏花村吸引着远来的客人。山庄里,小鹅在长着菱角和荇菜的水上嬉戏,燕子穿过桑树、榆树在梁上做巢。韭菜绿油油的,稻花香喷喷的。盛世没有饥饿愁苦,大家何必忙着辛苦劳作耕织呢? 这是林黛玉的倔强与清高,应制颂圣也不会只是阿谀。 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一畦春韭绿”,这里的“春韭”唤醒了很多文化记忆。 公元759年,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路过奉先时访问自己的少年知交卫八,两人悲喜交集,回忆故交旧事后,卫八开始忙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夜雨敲窗,主人割新韭,做黄米饭。自老杜开始中国古代文人便爱上“剪韭之约”,头刀韭割下来的时候,约上三两好友小酌尝春。 苏东坡为送别范仲淹之子范纯粹字德孺赴任庆州(甘肃庆阳)写了“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遥想庆州千嶂里,暮云衰草雪漫漫。”中原大地开始品尝春盘了,而偏远的庆州还是风雪弥漫,这让诗人感慨万千。 韭菜是中国人春盘中的担纲。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立春这一天的佳肴,今天的我们和辛弃疾吃的没有区别。 韭菜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广泛分布于中国。《山海经》记载了内蒙古、四川、湖南和云南等地“其山多韭”。《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其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最迟在春秋时期,《尚书·夏小正》 中也有“正月囿有韭”的记载。韭菜在古代不仅是普通蔬菜,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周人祭祀时常用的芳香植物有蘩、萧、茅、韭、椒等。《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了这样祭祀的场景,“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所以,林黛玉以韭菜入诗,不仅仅因为韭菜美味,还因为韭菜以其“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的生发之力代表了生生不息,韭菜更是国之大事祀与戎中的祭祀符号。#文化 #读书 #红楼梦 #朗诵 #林黛玉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空谷足音浅析《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宝玉的“四季即事诗”四首 贾宝玉:《四时即事诗》四首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蛙声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赏析:以春夜为背景,描绘贵族少年闲适生活,暗含青春愁绪。"眼前春色梦中人"一句已见宝玉多情本性。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赏析:通过夏日意象展现大观园奢华生活,"倦绣佳人"暗指园中女子,"鹦鹉唤茶"见其闲适。 《秋夜即事》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 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赏析:秋夜寂寥中见富贵气象,"桂魄流光"化用李商隐诗意,“睡鹤”"栖鸦"暗喻园中人物命运。 《冬夜即事》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奴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赏析:冬日意象清冷高雅,"梅魂竹梦"见品格,"扫雪烹茶"显雅致,整体体现宝玉生活情趣。 五、文案总结 第二十三回是《红楼梦》中诗词曲赋运用极为丰富的一回,宝玉的《四时即事诗》展现了大观园的诗意生活与贵族少年的精神世界。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6: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