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29
写作业磨蹭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 这个问题,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原因,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但是昨天遇到一个妈妈说她家孩子写作业磨蹭,究其原因竟是过度听书造成的。听书是不能替代看书的,希望这个视频能给家长以启发! 1、听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只能从前到后,看是可以随时定位到任何地方。 2、听是一个匀速的过程,不论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信息总是以相同的速度输出给你,但是看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地变换速度,可以加速、暂停、也可以回看。 3、听是一个被动的输入,但是看是一个主动的输入。 整体来说,视觉能力是比听觉能力更重要的。 可能有家长又焦虑了,那我是不是不能给孩子听书了? 那倒也不是,就是要更重孩子的阅读能力,我是指阅读文字,不是看漫画。 视频和音频是辅助剂,时间上不宜过长,我们可以先阅读再听音频。比如耀耀以前背古诗或者英文,一定是先阅读了,然后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来磨耳朵。但是千万别本末倒置,用听来替代看。 尤其是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眼睛问题,发现听可以不费眼睛,而且还可以在更多场景下用,于是过多的让孩子听,甚至觉得听书可以替代看书,那就大错特错了。 好在这个孩子才一年级,一切都还来得及。 最后那个妈妈特别感激我,她说她和很多人聊过这个问题,跟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方法,很焦虑,但是今天她才恍然大悟。 这个家长是重视孩子教育的,也跟别人学了很多“方法”,但是育儿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怎么做,而是了解别人为什么这么做,判断这个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纠偏。#学霸养成记 #金牌育言家 #培养阅读好习惯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4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当孩子开始“不听话”,我们该怎么办?#青春期 #叛逆期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中考 自从孩子进入初中,妈妈买的衣服不穿、做的饭不吃、让出去玩却闭门不出——这熟悉的“青春期逆反心理”令无数父母头疼。其实,逆反背后是孩子对理解与自主的渴望。与其强压,不如“智取”,今天张老师给家长三个关键建议: 1. 先共情,再引导,化解对抗情绪 孩子青春逆反期时的“不听话”,往往藏着“不被理解”的委屈。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先接纳情绪。例如,孩子因手机被没收而生气时,可以说:“不能玩手机确实会难受,我小时候也会这样。”共情拉近距离后,再引导他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孩子更愿意接受。 2. 给选择权,而非命令,满足自主需求 逆反期孩子渴望证明“我能做主”。把“你必须做”换成“你想选哪一个”。比如,督促写作业时,可以问:“你想先写数学还是英语?玩10分钟再开始,可以吗?”有限的选择权既减少对抗,又培养责任感。 3. 抓重点,放小事,避免过度管控 不要纠结于琐事(如穿衣、听歌),而是聚焦关键问题(如安全、学业底线)。例如,孩子想染发,只要不违反校规,可以包容;但若想逃课去网吧,则需明确规则并讲清后果。分清“可包容”与“不可碰”,孩子才不会因处处受限而全面叛逆。 青春期逆反状态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不妨回想自己年少时的模样——我们曾同样倔强,却最终走向成熟。用理解与弹性策略代替强压,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陪伴他们平稳度过这段张力十足的青春时光。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