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5: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回洛仓是隋朝时期重要的国家粮仓 - 基本概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小李村、马坡村以西,310国道从中横穿。仓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城墙厚约3米,面积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2014年6月22日,作为“中国大运河”核心组成部分,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历史沿革:回洛仓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主要为洛阳都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隋末,瓦岗军多次攻取回洛仓,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唐初,因回洛仓建在城外易受战乱影响,唐朝将粮仓建在城内,回洛仓逐渐被废弃。 - 规模与构造:仓城内约有700座仓窖,窖口内径10米,外径17米,深10米,每个仓窖可储存约50万斤粮食,整个仓城能储粮3.55亿斤。仓窖建设时先挖环形基槽并夯打,再在其内挖缸形仓窖,为保持干燥,仓窖壁面经火烧烤,涂抹青膏泥,铺设木板和席子。 - 遗址结构:整个仓城由仓窖区、管理区、道路和漕渠等部分构成。管理区位于仓城南侧,仓城内有东西、南北方向道路各一条,两条漕渠分别位于仓城西侧和南侧。 - 考古发现:2004年6月,在一拖东方红轮胎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改造工程中,发现仓窖71座、古代道路3条。考古人员对其中3座仓窖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块刻有“大业元年”字样的带字砖,为确定遗址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 文化价值:回洛仓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隋代国家粮仓遗址,是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枢纽地位的历史见证,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制度及粮食储藏保管等,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1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9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隋朝第一大粮仓兴洛仓,它的存粮数量究竟有多惊人? 隋朝第一大粮仓兴洛仓,它的存粮数量究竟有多惊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过度消耗国力,导致隋朝政府对各地失去掌控,门阀起兵、农民起义,隋朝岌岌可危。李密在瓦岗寨举起反隋起义大旗,他提出夺取隋朝粮仓,以“就仓吃米”来壮大实力。隋朝统一后,政治中心设在北方,但黄河泛滥导致粮食供应紧张,隋文帝在黄河沿岸设了四座国家储备粮库,隋炀帝又增修了两座粮仓,其中洛口仓又叫兴洛仓,是隋帝国最大的粮食储备基地。李密看中了兴洛仓的粮食储备,一旦拿下,起义事业必将如虎添翼。攻占兴洛仓必须先拿下重镇荥阳,威胁东都洛阳,并断了隋炀帝从江南回北方的路线。一番谋划后,瓦岗寨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打到荥阳。隋炀帝派大将张须陀带兵前往镇压,李密以智取胜,大败隋军,杀了张须陀。之后,李密与翟让领精兵突袭兴洛仓,成功占领。这座隋朝最大粮仓设有3000个地窖,每个地窖可储粮8000石,总计2400万石粮食,足够一千万人吃上一年。瓦岗寨攻占兴洛仓后,开仓放粮,任百姓所取,很快扩军到30万人,逼近洛阳,周边郡县无不望风归附,连远在江淮的起义军也争相响应,瓦岗寨一时兵强马壮,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然而,瓦岗军却“恋于仓米,未遑远略”,长期屯兵洛阳城下,与王世充的军队交锋,消耗了自身实力,最终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隋朝兴洛仓的传奇故事令人叹为观止,你认为瓦岗军的失败是必然的吗?快来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吧!#上热门 #隋朝历史 #隋朝 #隋朝历史解说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