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71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5
见录5天前
1.至少恋爱一年再结婚。热恋期(通常是前6个月到1年)的多巴胺分泌会让人自带“滤镜”,忽略对方的缺点。当激情逐渐褪去,进入平淡期,一个人的真实性情、生活习惯、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真正显现。 2.共同生活一年以上再 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同居,是三个不同的阶段。婚后共同生活,涉及到柴米油盐、财务分配、家务分担、双方家庭的融入等全新挑战。这是一个需要磨合和建立新秩序的过程。孩子应该是爱情的结晶,而不是解决婚姻问题(如感情淡漠)的工具,也不是维系脆弱关系的纽带。在夫妻关系稳固、两人都做好准备时迎接新生命,是对孩子、对伴侣,也是对自己负责。 3.看家庭, 原生家庭是每个人学习“爱”与“被爱”的第一课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并模仿父母相处的方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婚姻的蓝图。 这不意味着“龙生龙,凤生凤”的绝对论,但它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察窗口。如果他父亲尊重、体贴、分担家务,他大概率会认为这是丈夫应尽之责。反之,如果他父亲大男子主义、不尊重女性,他很可能在无意识中复制这种模式,除非他对此有深刻的反思和觉知。 ④不改变: 一个人的核心性格、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是几十年形成的,极其顽固。试图改变对方,只会引发抗拒、争吵和持续的挫败感,这几乎是所有婚姻冲突的主要来源。这条建议的精髓在于“选择大于改造”。在婚前睁大双眼,看清那些你无法忍受的“底线问题”(如人品、恶习、价值观冲突)。如果这些问题存在,不要指望婚后他会为你改变,及时“不行就分”是最高效的止损。对于无伤大雅的小习惯,则需要练习包容与接纳。 5. 现实点:爱情是风花雪月的浪漫感觉,而婚姻是一个现实的经济共同体和生活合作社。它意味着房贷、车贷、育儿、婆媳关系、职业压力等一系列具体而琐碎的挑战。“坚实的感情基础”是你们共同面对风雨的“情感缓冲垫”;“坚实的经济基础”则是你们抵御风险的“物质保障”。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经济支撑的感情会在琐碎中消耗殆尽,而没有感情基础的经济联盟则脆弱不堪。 6.不将就, 很多人会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情感,或者因为年龄、社会压力,而选择在“感觉不对”时勉强进入婚姻。这是一种典型的“沉没成本”谬误。 这条建议是保护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结束一段恋情的成本,远低于结束一段错误婚姻的成本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