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7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深秋访开平碉楼 十月底,深秋迟暮,冬意初萌。工作在江门的同窗美蓉夫妇专程驱车从江门来惠州接我们,共赴一场穿越时光的碉楼之约。几位六十开外的老同学,退休不久便重聚,这份跨越数十载的情谊,在深秋的暖阳里愈发醇厚。 车子驶入开平市塘口镇的自力村,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牌匾在路边静静伫立。村落依水而建,水塘如镜,荷塘花开点缀其间,金黄的稻田与青灰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恰似一幅被岁月晕染的农耕水墨画。美蓉指着远处说:“现在正是好时节,稻子将熟未熟,碉楼倒映水中,最是好看。” 这些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碉楼,是当年侨胞为守护家园而建的堡垒。开平匪患猖獗,侨胞们积累的财富亟需庇护,于是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应运而生。村里老人指着碉楼的小窗说:“看这窗户都装着铁栅铁皮,都是防匪的巧思。”碉楼集防卫、居住与艺术于一体,既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的庄重,又融入古希腊柱式、古罗马拱券与伊斯兰花纹的异域风情。 美蓉特别介绍了“八大名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铭石楼由美国华侨方润文建于1925年。五层楼高的建筑,第五层设有宽敞的敞廊,四角“燕子窝”角堡巍然矗立,楼顶琉璃瓦凉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燕子窝”既是防御工事,又是观景台,见证着侨胞们将海外见闻与家乡智慧的完美融合。 深秋的阳光为青灰色的碉楼镀上金边,倒影在平静的水塘中摇曳生姿。金黄的稻浪翻滚,荷塘花开静立,构成一幅独特的岭南画卷。听村民说,村里正探索碉楼的活化利用,要让这段历史活起来、传出去。 回程路上,望着渐渐远去的碉楼群,那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庄重。它们不仅是防御工事,更是华侨衣锦还乡的荣耀象征;不仅是建筑瑰宝,更是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美蓉夫妇精心安排的这次行程,不仅圆了我们心中夙愿,更让我们体会到退休后同窗情谊的珍贵。 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记忆,正如深秋的田野,虽近寒冬,却依然丰盈动人。碉楼外墙上的斑驳痕迹,诉说着百年前华侨的奋斗史;那些融合东西方智慧的建筑细节,记录着文明交流的永恒魅力。#江门新会旅行#开平碉楼#文化文明传承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5: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9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