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威威1月前
弘仁(1610—1664),清初著名画家,僧侣,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名舫,字鸥盟,出家后法名弘仁,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他是明末清初的绘画大师,与髡残(石溪)、朱耷(八大山人)、石涛并称为“清初四僧”,同时也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之一。 艺术特色: 1. 师承与风格: 弘仁深受倪瓒(倪云林)影响,笔墨简淡冷逸,构图疏朗空灵,多以干笔淡墨表现山石的峻峭与清寂。他擅长描绘黄山实景,将自然山水提炼为高度程式化的艺术语言,形成“笔如钢条,墨如烟海”的独特风格。 2. 题材与意境: 其作品多表现荒寒幽寂的山水意境,尤其以黄山主题著称,如《黄山图册》《天都峰图》等。画中常见孤峰峭壁、空亭枯树,透露出明遗民避世隐居的孤高情怀和对故国的哀思。 弘仁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开创的“新安画派”强调笔墨的简淡与人格的清高,对后世文人画影响深远。 明亡后,弘仁曾参与抗清活动,失败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后返回安徽,常居黄山、歙县一带,潜心作画、修禅。他的艺术融合了个人身世之痛与自然之美,在清初画坛独树一帜,被视为遗民画家的重要代表。 弘仁的艺术以极简的笔墨蕴含深远意境,被誉为“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是中国文人画史上的一座高峰。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画芯《松溪石壁图》为弘仁艺术成熟期扛鼎之作,创作于顺治十三年 。本作品以纸本设色呈现,纵90.6厘米、横45.2厘米,尺幅宏阔,气韵贯通。画面取景黄山实境,却超越写生局限。嶙峋山石如几何体块错落叠加,干笔淡墨勾勒出刀刃般锋利线条,松林疏朗清逸,溪涧留白如云气流动,于极简中凝练天地深意。全作以“二维平面造极境”的创新语言,将遗民风骨转化为永恒山水符号。 同时此画裱诗堂处有康熙帝为范文程提匾内容“元辅高风”之款,并加钤“皇帝奉天之宝”和“皇帝信宝”汉满双篆文玺印。天杆卷轴后画签处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方“石渠宝笈”、“山水”、“大清宫廷库珍藏”,共五印 旁文再辅以古老的诗经经典《雄雉》和《终风》名句表达清室皇家对重臣的缅怀,由以无名诗词或对画作的赏析或对重臣的追忆,历史情怀,诗画并茂,相得益彰。 此画作者弘仁(1610到1664),法号渐江,明末清初“四画僧”之首、“新安画派”开宗立派者 其存世的真迹不足百幅,多属馆藏,《松溪石壁图》附皇家纪念之裱文乃全球拍场唯一流通的巨制山水及文白,稀缺性无可比拟。此图非仅山水,乃是一部明末清初的精神史诗。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难以估量!信息量深远博大,值得拥有收藏。 2016年西泠印社曾拍卖弘仁《秋林清旷图》(93.5×35.5cm)以人民币 2,700万成交,本作尺幅逾其2倍且有文墨加持,皇家旧藏,估值凭您想象,稀缺性注定价值持续攀升。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采风莆仙,遇见涵江下港弘仁祠。弘仁祠位于木兰溪下游北岸镇江海滩上,供奉黄、李、谢三位着清朝官服的神像。相传在清光绪二十年秋,进士黄光亮、李定芝、谢煌携带家眷赴任途中,不幸沉舟遇难。文星陨落,天苦地恸。三进士壮士未酬却魂归水府,茫茫泽国奈何遗骸无踪。然苍天不负名士魂,三位进士的官诰奇迹般地被海水漂泊在下港的海滩上,被在海滩上放牛的牧童捡起,其中有识字者辨认这三块官诰乃三位进士衔的朝廷官员,出于对蒙难者的同情和崇敬,孩子们就地取材,用砖头、木块盖起一座简易的小庙宇,并将三块官诰供奉正中。此时恰有三头水牛游至对岸,千呼万唤总不回,放牛娃焦急万分。正当伙伴们束手无策之时,其中有一位头脑较灵活的孩子建议何不向刚供奉的三位神明求助。于是孩子们遂用民间求神的形式,自唱自演“弄仙”及“加官进禄”等戏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果然演唱刚结束,三头水牛即从对岸泅过来。此事赢得了三位放牛娃对三位神明的敬仰,事后,通过他们活灵活现的宣传,从而引起了乡人的重视。从此以后,凡家中有事者皆往下港求拜,且每每应验。就这样,一百多年来,弘仁祠历经沧桑,先后得到莆田举人张琴的祖父捐资兴建,监察御史江春霖亲题二对对联。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4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28: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