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Daily | 日思】观点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说出来的 | 01 核心观点 表达先于观点:我们并非先有成熟观点再表达,而是在表达的过程中,大脑才像“生成式模型”一样,整理信息、形成并清晰化自己的观点。 两种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 人文社科(如哲学):是“演进式”的,建立在前人思想之上,应自底向上(从历史脉络)学习。 工程学科(如计算机):是“设计式”的,为解决特定需求而生,应先自顶向下(建立系统蓝图)再深入细节。 保持开放性:无论是学习还是人生规划,都需要一张“地图”(顶层设计),但不能被其束缚。要像德国的“施里芬计划”一样,将计划作为应对变化的指南而非僵化的脚本,在实践中不断迭代。 关键类比 人脑 vs. 大语言模型:人在表达观点时,和AI一样,会受“上下文”(自己刚说的话或他人的发言)的巨大影响,观点在输出过程中被动态塑造。 学习规划 vs. 施里芬计划:一战时德军的作战计划详尽无比,其目的不是为了死板执行,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了解全局,从而在战场变化时能灵活协同。我们的学习计划也应如此,它提供方向感,但我们必须保持开放性以应对实际情况。 行动启示 多说多写以思考:要形成对事物的深刻见解,最好的方法是主动去表达和分享,这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思考和学习过程(类似费曼学习法)。 看清学科本质,用对学习方法:学习工科时,先建立全局观,画出知识地图;学习文科时,先追溯历史演进,理解来龙去脉。 拥抱“计划好的不确定性”: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蓝图,但在执行过程中保持灵活,根据新知识和新兴趣,随时调整和迭代你的“地图”。 #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 #观点 #认知 #表达
00:00 / 1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1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
00:00 / 1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