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记得上初一那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是第一届周五放学回家的初一学生,之前的都是周六下午放学回家。那时候一到周五,整个人就精神了。可是开学一个月后,学校让我们补课,两个星期回一次家。那时候上学放学还是走路的,回忆一下当时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周五,学校提前一个小时放学,家里要收稻谷,我们三个人就坐一辆摩托车回家,一个人5块钱。回到家才3点半,吃点粥就去割稻谷。那是读书时代的噩梦,真的不喜欢干这些活,不过还是要干,周六白天干农活,晚上写作业,从来没有人监督。周日早上去割稻谷回来,下午才去学校,这事情一直到初中毕业都是这样。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经历了很多,记得有一个星期,好不容易盼到星期五了,结果学校通知,全部学生不能离校要留在学校上课,听说是有人杀人了,凶手没抓到不能放学。当时还挺害怕的,以为第二个星期五也不可以回家,还好后面凶手被抓到了,我们又回归了平静。 那时候我们上学是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的,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了摘橘子,偷偷躲在桥底下。等别人全部回家了吗我们就去摘橘子,那天家里人都急疯了,平时6点多到家,那天七点半才到家。摘了一大袋酸酸甜甜的橘子,放在我房间里面,到了晚上一大帮人来我家吃橘子,那时候的经历是真的难忘。 现在每每想起这些事情,就觉得很难忘,我觉得我的人生经历挺有趣的。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9: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8: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6
读初中的时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时的我不知道扬州有瘦西湖;也不知道扬州有翡翠烧卖;更不知道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好几场戏都是在扬州取景。因为初一语文期中考试的一篇阅读理解就考了《背影》当中的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隐约记得题目是这样出的“进去吧,里面没人。”没人是什么意思?”我不记得自己当年是怎么写的答案?反正被扣了分。现在回想起来,十三四岁的我,能否真的去理解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呢? 如今,我已为人母,现在看着父母的身材逐渐变得矮小,原本挺直的腰背也慢慢变得弯曲,看着他们的背影,再一次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都会泪眼婆娑,也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牵挂…… #背影#朱自清故居 #背影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