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83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1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1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9
令强哥3月前
#记录历史的痕迹 #现场实拍 欣赏美景,炸“碉堡”不放弃💪 在游玩鼓浪屿时,无意间发现五处碉堡,①位于美沙沙滩处,体量较大,为双层式碉堡,二层射击孔清晰可见。 ②位于英雄山栈道靠海边岩石上,碉堡为两层结构,规模较大,形态基本保存完好。 ③位置日光岩山顶平台,从中可见各射击孔都已封闭,但结构保存完好。现在游客到山顶,站在原碉堡顶上能将厦门全貌收入眼中。 ④位置菽庄花园内靠海滩处,从中可见耸立在海边岩石上碉堡,没有依靠,像默默站在原地的战士, ⑤位于晧月园郑成功雕像进口旁,大半被山坡覆盖,但依旧能清晰可见坚固的碉堡射击孔,孔口已被水泥封堵。 这些碉堡群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制式子堡,主要由国民党军队在1949年败退台湾前夕修建,目的是作为厦门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当时,蒋介石为确保厦门作为“台湾屏障”,命令汤恩伯、刘汝明等将领在岛上构筑大量防御工事。鼓浪屿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成为重点布防区域,环岛海岸线每隔约50米就有一座碉堡,部分暗堡隐藏在山坡和岩壁之间。 1949年10月,解放军发起厦门战役,鼓浪屿成为战斗焦点之一。国民党守军在岛上部署了两个团的兵力,并依托碉堡群形成密集火力网。10月15日,解放军第31军第91师率先对鼓浪屿发起佯攻,吸引国民党军增援,为主力部队突破厦门本岛防线创造条件。尽管登陆部队因风浪和敌军火力遭受重大伤亡,但这一战术成功牵制了敌军,为后续厦门本岛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1958年“八二三”炮战期间,部分碉堡被解放军用作哨位,部署民兵和战士监视金门方向。 改革开放后,军事功能逐渐淡化,碉堡成为鼓浪屿的历史景观,部分被保留为战争遗迹供游客欣赏😍✌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9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