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9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9
@永乐@6天前
我的孩子12岁,上初一,我很怕他“撑”不下去 我的孩子12岁,上初一,我很怕他“撑”不下去 他不是战士,书包却重达30多斤。 他不是白领,却过着“996”甚至“007”的生活。 我的孩子,今年12岁,刚刚踏入初中的校门。我原以为这是美好青春的开始,却没想到,这是一场与时间的残酷赛跑。 每一天,都是这样的循环: 清晨6点,天还未亮,他就要被我从睡梦中硬生生叫醒。看着他那睡意朦胧、怎么也睁不开的眼睛,我的心就像被揪了一下。 晚上,书桌上的台灯总要亮到11点多。陪伴他的,是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和越来越深的眼袋。 当他洗漱完,拖着疲惫的小身板倒在床上时,时针往往已经指向了午夜12点。 每天睡眠不足6个小时,书包重量超过30斤。 他才12岁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看着他的背影,那个被巨大书包压得微微前倾的背影,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蹦蹦跳跳。 我开始害怕。 我怕听到他说“妈妈,我好累”。 我更怕他有一天什么也不说。 我害怕这日复一日的疲惫,会压垮他幼小的心灵;害怕长期睡眠不足,会偷走他应有的快乐和健康;害怕在某个寂静的深夜,我的孩子会因为承受不住,而做出让我追悔莫及的决定。 这真的只是“成长的烦恼”吗? 这真的是一个12岁孩子必须承受的“常态”吗? 我知道学习重要,我知道中考压力大。但我更想知道,在“成绩”和“未来”面前,我孩子的身心健康,应该摆在什么位置? 我写下这些,不是想指责谁,也不是为孩子叫苦。我只是一个忧心忡忡的普通家长,发出了也许和您一样的声音。 我想找到那些和我一样,在深夜看着孩子挑灯夜读的背影,默默心疼的家长。 我想呼吁所有关注教育、关心下一代的人们,一起思考: 我们能不能,给孩子们一个稍微从容一点的青春? 我们能不能,让他们的书包轻一点点,睡眠足一点点,笑容多一点点? 我不想我的孩子,在最美好的年纪,只剩下疲惫。 —— 一位在心疼与焦虑中,无法安眠的家长 #上热门 #搞笑 @DOU+上热门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当孩子开始“不听话”,我们该怎么办?#青春期 #叛逆期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中考 自从孩子进入初中,妈妈买的衣服不穿、做的饭不吃、让出去玩却闭门不出——这熟悉的“青春期逆反心理”令无数父母头疼。其实,逆反背后是孩子对理解与自主的渴望。与其强压,不如“智取”,今天张老师给家长三个关键建议: 1. 先共情,再引导,化解对抗情绪 孩子青春逆反期时的“不听话”,往往藏着“不被理解”的委屈。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先接纳情绪。例如,孩子因手机被没收而生气时,可以说:“不能玩手机确实会难受,我小时候也会这样。”共情拉近距离后,再引导他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孩子更愿意接受。 2. 给选择权,而非命令,满足自主需求 逆反期孩子渴望证明“我能做主”。把“你必须做”换成“你想选哪一个”。比如,督促写作业时,可以问:“你想先写数学还是英语?玩10分钟再开始,可以吗?”有限的选择权既减少对抗,又培养责任感。 3. 抓重点,放小事,避免过度管控 不要纠结于琐事(如穿衣、听歌),而是聚焦关键问题(如安全、学业底线)。例如,孩子想染发,只要不违反校规,可以包容;但若想逃课去网吧,则需明确规则并讲清后果。分清“可包容”与“不可碰”,孩子才不会因处处受限而全面叛逆。 青春期逆反状态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不妨回想自己年少时的模样——我们曾同样倔强,却最终走向成熟。用理解与弹性策略代替强压,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陪伴他们平稳度过这段张力十足的青春时光。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