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AI时代,教育该怎么变? 当AI浪潮席卷而来,传统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值得我们共同深思与探索。因此,今天我们的主题是:AI时代,教育该怎么该?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曾描绘过这样一幅教育图景:未来的学校应是充满活力非常美好的学习型组织,勾勒出教育最本真的美好模样。但我们不得不追问:这份理想如何落地?又该通过何种路径照进现实? 当下,教师用AI生成教案,学生借AI检索资料、获取答案;大数据支撑下的个性化教学,破解了“因材施教”这一千年教育难题。然而,这些变革仍停留在技术与工具层面,尚未触及教育的核心与本质。想要抓住AI时代教育变革的“牛鼻子”,就必须穿透技术表象,直面核心矛盾。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科学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教育科学的其他分支才有坚实的基础。” 可见,“变革教育科学基础理论”才是AI时代教育改革的基石与引擎。AI是教学的辅助,而非主导,杜绝“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 教学变革的核心逻辑,始终是“教学法第一,AI第二”。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引导,而非机械灌输。教师的价值,更应体现在情感的唤醒与价值观的引领上。AI时代的教育变革,是对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深度重构,而非技术的简单叠加。正如爱因斯坦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感言中所说:“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学会思考。” 面对AI,那些依赖知识灌输、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以分数和升学为唯一目标的传统教育范式,早已难以为继,亟待彻底革新。 未来的教育,理应成为一门交叉、综合的前沿科学。这迫切呼唤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将AI大数据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策略,让前沿技术真正服务于一线教学,让理想中的教育图景变为现实。 最终,我们期待的AI时代教育,是回归本源、回归本真、回归灵魂的教育,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成长中收获价值与意义的教育。
00:00 / 05: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1
家长在教育孩子(特别是学习上)时面临的经典困境:“管”与“不管”之间的两难选择。 · 困境描述: 不管,怕孩子“水”(敷衍、不认真),成绩下滑;管了,又变成家长在指挥和包办,扼杀了孩子的主动性和成长空间。 · 核心观点: 家长需要学会以“退出的姿态”来陪伴孩子成长。有些苦和跟头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家长无法也无须替孩子全部规避。 · 论证与分析: 1. 短期效益 vs 长期成长: 家长紧抓,成绩可能短期内提升,但孩子没有形成自己的内驱力和方法,到了更高阶段(如初三、高中)反而会再次出现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2. 信任与判断: 家长需要反思,所谓的“水”是否是自己的误判?如果孩子确实在“水”,而家长自己也缺乏有效方法,那么强行干预效果甚微。 3. 必经之路: 试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现在不经历,未来会在更关键的时刻(如高考、进入社会)以更大的风险爆发。在小学、初中阶段给予适当的试错空间,代价相对更小。 · 解决方案建议: · 姿态转变: 从指挥者变为引导者和守护者。 · 把握度: 初期可以助推一把,让孩子体验成功,建立信心;但同时必须留出足够空间让孩子自己试错。 · 核心任务: 守住底线,在孩子真正遇到困难时适时出现,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控制整个过程。#家卫老师#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亲子关系@家师卫道 @家卫老师群主-ice @家卫老师群主~离离原上草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