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王子午”青铜鼎:千年楚韵的传奇密码 1977年,河南淅川大旱,丹江口水库的水位骤降,河床龟裂。一名牧童在干涸的河床上被“铜角”绊倒,意外揭开了一处沉睡了两千多年的楚国贵族墓葬群。村民上报后,考古队紧急抢救性发掘,在2号墓中出土了7件形制相同大小递减的青铜列鼎,其中最大的一件便是这件“王子午鼎”。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墓中还伴随出土了云纹铜禁和王孙诰编钟等6000余件文物,堪称是“水下考古的奇迹”。 起初,按照周礼七鼎的陪葬模式,考古队仅知道墓主人可能是一位诸侯,但对这件青铜鼎内84字鸟篆铭文的破译后,却指向了楚国的令尹王子午,他并非是诸侯,却以七鼎的方式陪葬,彰显出了,楚国对周礼的僭越,也暗藏着春秋“礼乐崩坏”的历史暗流。 其通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重达200斤,为一起出土的七件列鼎之中最大的一件。它并非是普通的炊具,而是祭祀先祖和宴飨神灵的礼器,象征着权力与等级。刚出土时鼎内还放置有牛骨,再配以长63厘米的铜匕用于取食,体现出了春秋战国时期“钟鸣鼎食”的贵族礼仪。 鼎身的六条镂空夔龙以蜡模铸造,龙身盘曲且口衔鼎沿,龙足紧抓鼎的腰箍,宛若要随时腾空而起,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失蜡法的实物证据。 整个鼎的铸焊技术非常高超,经检测,其使用的焊料含锡量高达98.23%,硬度非常惊人,将分铸的兽角和尾饰与鼎身进行了无缝连接,这一技术在当时领先了世界近千年。#文脉里的中国 #国家博物馆 #青铜器 #王子午青铜鼎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8
必须要再发一遍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通天神树” 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这株通高3.96米的青铜巨树由底座、树干和盘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工艺,展现了古蜀青铜文明的巅峰技艺。 其穹窿形底座象征三山相连的“神山”,树干分三层共九枝,每枝悬挂镂空花果,栖息神鸟,树侧盘踞一条造型奇崛的倒垂铜龙,龙身呈优美S形,整体构成天地贯通的恢弘意象。 作为古蜀人“通天”信仰的物质载体,神树融合了中建木、扶桑等神树传说,九鸟象征“九日居扶桑”,铜龙或为巫师通天坐骑,体现了太阳崇拜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86年出土时碎成2479块,经十年才修复重现原貌,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名录。 对着神树说话,感觉神明能听见。学者余健分析,古蜀人可能通过祭祀神树与天地沟通,树枝上的鸟代表太阳运行轨迹,铜龙则是巫师登天的“坐骑” 。 未解之谜:北纬30°的神秘巧合 三星堆所在的北纬30°线上,还串着埃及金字塔、玛雅文明遗址。有人猜测这条线是地球能量场,上古文明在此交流;也有人认为纯属巧合。但不可否认的是,青铜神树让《山海经》从“神话故事”变成了“历史密码本”——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1500个炼铜坩埚,竟和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传说对上了号 。#博物馆 #视觉艺术 #跟着博物馆穿越古今 #让文物抖起来 #古代文化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