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为制止坏人正在干的坏事,而采取的必要的反击行为。在法律上,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要构成法律认可的正当防卫,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必须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 “不法侵害”:指违反法律、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仅包括犯罪行为(如杀人、抢劫、强奸),也包括一般的违法行为(如非法入侵住宅、寻衅滋事)。 · “现实”:侵害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想象或推测的。如果侵害不存在,行为人误以为存在而进行“防卫”,则属于“假想防卫”,需要根据主观过错承担相应责任。 2. 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 · 指侵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正处于实施过程中。 · “事前防卫”(侵害还没开始就先下手为强)和 “事后防卫”(侵害已经停止,再进行报复)都不属于正当防卫,通常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3. 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 防卫行为只能对实施侵害的人进行,不能针对无辜的第三方。 4. 必须具有防卫意图 · 即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相互斗殴不构成正当防卫,因为双方都有伤害对方的意图,缺乏防卫目的。 5. 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 这是最复杂也最关键的一点。防卫行为必须与侵害行为的强度、紧迫性、危险性相适应。 · “超过必要限度”:指防卫行为已经明显超过了有效制止侵害所必需的强度。 · “造成重大损害”:通常指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或死亡。 · 只有同时满足“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两个条件,才构成防卫过当。 为了鼓励公民勇敢同严重暴力犯罪作斗争,中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了特殊防卫权: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7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07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4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