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扶贫的壮阔画卷中,一段跨越十年的帮扶佳话,在灌南县张店小学与苏州新苏师范附小之间静静流淌,成为知识改写命运、爱心点亮未来的鲜活注脚。十年前,江苏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党委委员、张店镇小圈村“第一书记”王超关注到城乡教育资源的落差。他精心遴选了张店小学十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牵线安排他们前往苏州新苏师范附小,与当地十名同龄人开启“浸濡式”结对学习实践。王翔至今清晰记得那堂让他心跳加速的英语课。苏州小学的英语老师全程用英语授课,一个个鲜活的单词像跳动的音符,却让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听不懂”的窘迫。他缩在后排,看着身边苏州同学举手抢答时的流利自信,手心的汗悄悄洇湿了课本。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肩头,他忽然想起家乡小学的课堂——老师握着泛黄的教案念单词,黑板上的字母被反复擦拭得模糊不清。“那一刻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原来教育可以是一扇窗,推开就能看见完全不同的光。”王翔笑着说,“那次苏州研学留下的不只是照片,更是我成长路上的闪亮印记,让我暗下决心:必须更努力,才能改变人生轨迹。”时光匆匆,十年转瞬即逝。今年高考放榜,喜讯传来,当年参与结对学习的张店小学十名学生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纷纷考上了一本院校。王翔以609分的成绩考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专业,郑兴以577分考取南京林业大学,吴玉婷以573分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范欣如以557分考取南京林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黄子娴以531分考取江苏第二师范大学……他们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了曾经给予帮助的人们,也为自己的未来开启了新的篇章。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利刃。省委驻灌南帮扶工作队的这场“十年之约”,改变的不只是十名学生的命运,更在当地播下了“知识能改变命运”的种子,激励着更多乡村孩子奋力奔跑。相信这些从帮扶中走出的学子,会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在各自的天地里发光发热;更会在未来的某天,带着所学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教育帮扶的微光,汇聚成照亮更多人前路的璀璨星河。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8: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
00:00 / 3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