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妈祖文化 #弘扬传承我中国民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金身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 林默搜 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逝世。妈祖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祖籍为莆田湄洲岛。妈祖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明永乐封[天妃],立庙京师,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全世界妈祖的信众近两亿多人,妈祖庙近5000多座,遍布在二十多个国家,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五百一十多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一百一十六座,他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级遗产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6
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8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妈祖:千年海神 你知道吗?全球有超过3亿人共同信仰一位来自中国福建的海上女神。她的庙宇跨越五大洲,她的故事流传了整整一千年。这位女神就是妈祖。 公元960年,福建莆田湄洲岛诞生了一位名叫林默的女子。她自幼聪慧,精通天文水性,常驾舟救助遇险渔民。28岁那年,为营救海难中的乡亲,她毅然投入狂风巨浪,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当地渔民感念其恩德,在湄洲岛上建起第一座妈祖庙,从此开启了她从凡人到神明的传奇历程。 北宋宣和五年,出使高丽的使臣陆允迪在风暴中目睹神迹,回朝后奏请皇帝赐予妈祖庙“顺济”匾额。这是妈祖信仰首次获得官方认可。元代时,忽必烈为保障海上漕运安全,五次加封妈祖为天妃,赋予她护国佑民的神职。到了清代,康熙皇帝更将妈祖进封为天后。乾隆年间,妈祖祭典与祭孔齐名,完成了从地方信仰到国家祭祀的升华。 妈祖的庇佑随着闽商的帆影漂洋过海。在澳门,葡萄牙人因妈阁庙的发音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澳门”。在台湾,3000多座妈祖宫庙见证着两岸同根同源的血脉。甚至远在巴西,圣保罗侨胞们依然保持着祭拜妈祖的传统。据统计,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建有1.1万余座妈祖宫庙,形成了一条跨越亚、非、欧的文化纽带。 进入现代,妈祖文化焕发新生。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福建通过文创开发让传统信仰更贴近生活,Q版妈祖公仔、数字祭典等创新形式吸引着年轻一代。 从航海保护神到文化交流使者,妈祖的大爱精神始终与时俱进。千年时光流转,妈祖早已超越地域与民族的界限。当台湾宫庙的信众跨越海峡回湄洲祖庙谒祖,当东南亚侨胞用乡音吟唱祭典颂歌,这位海上女神用慈航普渡的胸怀将全球华人的心紧紧相连。这就是妈祖文化千年传承的力量。 #妈祖文化 #海上女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岸同根 #华人信仰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
00:00 / 04: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29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