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历史上有哪些传世文献没记载,而是通过考古发现的大/中人物? #耿勋 #虞弘 #张雄 #韩瑜 #凌惠平 参考文献: 刘晓禾《〈汉武都太守耿君表〉研究》 蔡副全《东汉〈耿勋表》摩崖释考》 窦永锋《秦蜀道东汉摩崖石刻〈耿勋表〉释考——兼论武都郡下辨道仇氏家族的书史地位》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晋源区文物旅游局《太原隋虞弘墓》 罗丰《一件关于柔然民族的重要史料——〈虞弘墓志〉考》 杨晓春《隋〈虞弘墓志〉所见史事系年考证》 冯培红《虞弘的家族与生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发掘简报》 朱雷、田苏华《张雄妻麴氏墓志铭跋》 吴震《麴氏高昌国史索隐——从张雄夫妇墓志谈起》 孟宪实《唐统一后西州人故乡观念的转变——以吐鲁番出土墓砖资料为中心》 张春桃《麹氏高昌与唐西州时期张氏家族研究》 向南《辽代石刻文编》 刘凤翥、唐彩兰、青格勒《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 杜晓敏《辽〈韩瑜墓志〉考释》 冯璐、李宇峰《辽代韩橁墓志相关问题考释》 洛阳市铁路北站编组站联合考古发掘队《元赛因赤答忽墓的发掘》 赵振华《元〈赛因赤答忽墓志〉考》 罗火金《元代赛因赤答忽墓志考》 连云港市博物馆《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 连云港市博物馆《科技与文物对话:揭开双龙汉墓墓主之谜》 赵川《连云港海州双龙汉墓M1的几个问题》 邱亮、王焕林《东汉〈马姜墓记〉辩伪》 赵振华、王振芬《东汉〈马姜墓记〉是伪刻吗?》
00:00 / 3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76
00:00 / 2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阅读《尚书》后的小结,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览。   《尚书》阅读小结 《尚书》,被誉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阅读它,不仅仅是了解一段历史,更是一次与中华文明思想源头的深度对话。以下是我对《尚书》核心内容和价值的几点小结: 一、 核心内容:一部上古帝王的“政治档案” 《尚书》的内容主要是记录上古时期(上起尧舜,下至春秋中期)历代帝王的言论、政令和重大事件。它并非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编年史,而更像一部“皇家文集”或“政府公报”。 - 文体: 以“诰”(君主对臣民的训诫)、“命”(君主的任命)、“誓”(战前动员令)、“典”(重要的文献、制度)为主。 - 思想核心: 1. 天命观与德治思想: 这是《尚书》最核心的哲学思想。它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观念,即上天的意志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只会辅助那些有德的君主。商汤灭夏、周武灭商,都被解释为“有德者”取代“失德者”的正义之举。这为王朝的更替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确立了“以德配天”的统治合法性基础。 2. 民本思想的萌芽: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在《尚书》中反复出现。统治者被告诫要“敬天保民”,关注民生疾苦,因为民众的向背直接关系到天命的归属。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 3. 君臣之道与政治伦理: 书中详细阐述了君主应具备的品德(如敬、诚、仁)和治国方略(如任贤、慎罚、勤政),同时也对臣子提出了忠诚、尽职的要求。 二、 阅读体验与挑战 阅读《尚书》是一场“痛并快乐着”的旅程。 - 挑战: - 语言古奥: 作为“上古之书”,其语言与现代汉语差异巨大,佶屈聱牙,生僻字多,语法结构也大不相同。没有注释几乎寸步难行。 - 内容碎片化: 由于流传过程中的散佚和真伪问题(著名的“今古文尚书”之争),部分篇章残缺不全,上下文衔接不畅,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 背景知识匮乏: 书中涉及大量的人名、地名、官职和历史事件,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上古史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来龙去脉。 - 收获与乐趣: - 思想的源头活水: 当你费力啃下一段文字后,会发现许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政治理念、道德观念,其源头就在这里。例如“协和万邦”、“自强不息”等,这种寻根溯源的感觉非常奇妙。 - 感受古人智慧: 透过那些古朴的文字,你能感受到周公、大禹等……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6: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4
南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隆中在历史上确实属于南郡。以下是相关依据: 历史文献记载 《汉晋春秋》: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明确指出“秦兼天下,自汉以北是南阳,自汉以南是南郡”,表明南阳郡与南郡以汉江为界,古隆中位于汉江以南,应隶属于南郡。 《襄阳耆旧传》:也有类似记载“秦兼天下,汉水以南是南郡,汉水以北是南阳郡,汉因之”,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划分。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襄阳有阿头山”,“古隆中”就是襄阳阿头山,这也说明古隆中属于南郡襄阳。 地理位置 古隆中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地处汉水以南、襄阳城西约20里处。根据张衡的《南都赋》等文献,南郡和南阳郡以汉水为界,古隆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归属南郡,不属于南阳郡。 行政区划沿革 东汉时期,南阳郡主要统辖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的汉水以北部分,汉水以南的襄阳县、中庐县、宜城县等均不在南阳郡治下,古隆中位于这一区域,归属于中庐县。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cao设立襄阳郡,古隆中所在区域被纳入襄阳郡版图,始终与南阳郡无涉。 综上所述,从历史文献记载、地理位置以及行政区划沿革等方面来看,古隆中属于南郡的证据较为充分。 #古隆中#南阳卧龙岗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南阳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