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明光(明南 大横山深处)红石峡深处 在明光与定远的交界处有这么一块奇幻之地,坐落于岱山的东北,是拂晓乡,拂晓乡境内,有一座定远县和明光市共享的大横山,山南定远这边,有一片红石峡,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仿佛闯入了一个神秘的异世界。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奇幻,红石峡,是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上堪称省内唯一的丹霞地貌景区,踏入这片地貌,我就被眼前景象震撼,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是大地用巨手肆意勾勒而成,它们的颜色鲜艳夺目,红得似火,像被天边的晚霞染透,又像是大地深处燃烧的火焰、穿过一条狭长的红色山谷,脚下的石头崎岖不平,抚摸着那些历经风雨侵蚀的岩石,能感受到时光的沧桑与厚重,当然,丹霞地貌的“原产地”是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但国内目前最红火的同类旅游区,似乎是甘肃张掖,张掖的七彩丹霞,我千里迢迢自驾去过两次,红石峡面积不大,也就两三平方公里吧,说它是峡,其实不够准确,应该是起起伏伏的一片坡地,红色山坡上,突起的部分如堡垒、如卧牛、如坐佛,凹陷处,则波纹回环、线条流畅,这是造山运动和风雕水蚀的结果,人在山坡上,会觉得天蓝、云白、山绿、水碧,色彩鲜亮,色调鲜明,环境和人相互氤氲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看过一些描述红石峡的文字,几乎都用了一句,非土非砂非岩石,这是在打哑谜吗,让人看了还是云里雾里,于是我就去问一问、查一查,其实这叫砂砾岩,只不过是红色,比较稀奇。起先见到美景的摄影家,给照片起标题时用了峡字,于是就叫开了,还有人赞美这里是“赤壁”,我不禁一笑,红石峡谈不上炫目和惊艳,但是会让人产生看了一眼、还想再看一眼的感觉,让你读她千遍也不厌倦,读她的感觉像三月,春夏秋三季的红石峡,颜色上有干湿浓淡的变化,各有妙处。若在冬季,那一坡相互辉映的白雪和红石,顾盼有情真是妙不可言,让人痴迷留恋,在这里我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也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这段回忆会激励着我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风景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
探 明光(明南 大横山)法华禅庵遗址 在明光市西南侧,定远县东侧,有一座横在两县之间的大山,人称大横山。山上山下赤色的岩、火色的谷。远远看去,大山仿佛着了火。火色岩川咆哮成海浪的形象,千年万年,一动不动。大山北侧属明光市明南办事处林圩村,半山腰处有座寺院,名曰法华禅庵,因建于半山腰,又称半山寺。为元代兴建,占地数亩。鼎盛时僧舍禅房数十间。六百余年香火,晨钟暮鼓之声往复,香客不断。只可惜日寇战火一炬,六百年的古刹,顿时灰飞烟灭 寺院南北幸存着一大一小伤痕累累的两座古塔,北塔因寺而得名“法华禅庵塔”,俗称半山塔。这是安徽境内尚存唯一的元代塔,为研究元代佛塔建筑风格提供宝贵了实物资料。1986年7月被公布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法华禅庵塔建于元代至正十年,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角,底层边长四米,塔体上面有梁、拱等洞穴,各层均有砖砌腰檐平座,斗拱为重杪华拱计心造,补间铺作底层五朵,余为三朵,砖拱制作精细,有明显宋代建筑遗风。拱下置栏额及普柏枋,只底层有圆形倚桩,但无柱础和台基,塔直出于地面,塔上盲窗较多,纹饰计有菱形、方形、回纹形及直菱形,变化丰富,在阳光映照下透视效果甚佳。该塔目前只剩两层,断面在三层平座上端,残高11.2米,底层单面4米。此与《滁州志补遗》中记载相似。塔底层南侧内有方形佛龛,上有重杪斗拱和圆形藻井,式样古朴庄重。楼梯底层为穿心折上式,第二层为方形壁内折上式,其上塔体虽不复存,但由下二层变换手法,可推测登塔手法。《嘉山风物志》记载:“在塔梯的道壁上,镶有三块元至正十年、十一年建塔捐赠碑。”三个碑分别记述了一、二、三层的捐赠人,即“持戒信士杨智信母亲”“王智成同母亲徐智等”“女善人许法贞等”。 距法华禅庵塔南约150米处有一座稍小的塔,叫文峰塔,俗称小宝塔,建塔年代无文字记载。六角七级仿楼阁式塔,砖石构。塔通高16.9米。塔基为青石。塔身有损坏,塔顶无刹,底部古砖被撬开。此塔无碑记,从其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看,约建于元末明初,这两座始建于元朝的特色古塔,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学家考察元朝建筑风格、了解元朝人文宗教历史的绝佳场地。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探 明光(明南 大横山)红石峡外层 在明光与定远交界处有这么一块宝地,位于岱山的东北,是拂晓乡,拂晓乡境内,有一座定远县和明光市共享的大横山,山南定远这边,有一片红石峡,踏上了这片丹霞地貌的土地,仿佛闯入了一个神秘的异世界。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奇幻,红石峡,是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上堪称省内唯一的丹霞地貌景区,丹霞地貌的“原产地”当然是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但国内目前最红火的同类旅游区,似乎是甘肃张掖,张掖的七彩丹霞,我千里迢迢自驾去过两次,红石峡面积不大,也就两三平方公里吧,说它是峡,其实不够准确,应该是起起伏伏的一片坡地,红色山坡上,突起的部分如堡垒、如卧牛、如坐佛,凹陷处,则波纹回环、线条流畅,这是造山运动和风雕水蚀的结果,人在山坡上,会觉得天蓝、云白、山绿、水碧,色彩鲜亮,色调鲜明,环境和人相互氤氲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看过一些描述红石峡的文字,几乎都用了一句,非土非砂非岩石,这是在打哑谜吗,让人看了还是云里雾里,于是我就去问一问、查一查,其实这叫砂砾岩,只不过是红色,比较稀奇。起先见到美景的摄影家,给照片起标题时用了峡字,于是就叫开了,还有人赞美这里是“赤壁”,我不禁一笑,红石峡谈不上炫目和惊艳,但是会让人产生看了一眼、还想再看一眼的感觉,让你读她千遍也不厌倦,读她的感觉像三月,春夏秋三季的红石峡,颜色上有干湿浓淡的变化,各有妙处。若在冬季,那一坡相互辉映的白雪和红石,顾盼有情真是妙不可言,让人痴迷留恋。不过,我在红石峡看到一点问题,不说的话,我觉得对不起上天的恩赐。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5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1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9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0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