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下青阶独自徘,心融夜色绝尘埃”描绘了一幅极具诗意与禅意的画面,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下面为你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内涵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字面意思 ● 在皎洁的月光之下,主人公独自一人在青色的台阶上来回踱步。四周的夜色如墨,静谧而深沉,而主人公的心也渐渐与这夜色融为一体。在这种融合中,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所有世俗的烦恼、杂念,就像尘埃一样被一扫而空,内心变得纯净而安宁。 深层内涵 ● 修身养性的体现:独自徘徊是一种自我独处、自我反思的状态。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和外界干扰所包围,很少有时间和空间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而诗句中的主人公选择在月下青阶独自徘徊,是主动地给自己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让自己的心灵从尘世的喧嚣中解脱出来,进行自我审视和修养。 ● 对宁静与纯净的追求:“心融夜色绝尘埃”表达了对纯净心灵境界的追求。夜色象征着一种宁静、深邃的氛围,它没有白天的浮躁和喧嚣。主人公将心融入夜色,意味着他渴望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是非恩怨,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和纯净,就像夜色一样清澈、无染。 ● 远离世俗纷扰:“绝尘埃”中的“尘埃”代表着世俗的烦恼、欲望和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被这些“尘埃”所困扰,心灵变得疲惫不堪。而主人公通过与夜色的融合,将这些“尘埃”隔绝在外,体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远离,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蛰虫昭苏”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描绘了自然界的一种现象,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相关话题介绍: - 含义解释:“蛰虫昭苏”指蛰伏过冬的虫类苏醒过来,恢复生机。“蛰虫”指冬季藏在土里或洞穴中冬眠的虫类,“昭苏”有苏醒之意。该词出自《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妪伏”,郑玄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 - 与节气的关系:“蛰虫昭苏”通常与惊蛰节气相关。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开始。此时大地回春,天气变暖,蛰虫结束冬眠,开始活动,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文学意象:“蛰虫昭苏”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常出现在诗词中,用来描绘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机活力的向往。如唐白居易《鸦九剑》诗“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就运用了这一意象,展现出春天到来时万物生长的画面。 - 哲学寓意 :从“蛰虫昭苏”中还可引申出一定的人生哲学。“蛰”意味着藏而不动,是一种积蓄力量的状态,而“昭苏”则是时机成熟后的苏醒与行动,正如“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体现了一种应时而变、顺势而为的智慧。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2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如愿》是一首由钱雷作曲、唐恬作词、王菲演唱的歌曲,作为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主题推广曲,它以深沉的情感和诗意的表达,传递了多重含义和情感。 1. 对父辈奉献精神的赞美与感恩 歌曲通过歌词和旋律,表达了对父母一辈乃至更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的深深敬意。他们在不同的年代里,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例如,歌词将父亲比作“山野大雾里的灯”,形象地体现了父亲在艰难时期给孩子指引方向的力量。这种赞美与感恩,是对父辈们无私付出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的铭记。 2. 家国情怀的抒发 《如愿》不仅是一首关于家庭亲情的歌曲,也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从抗战时期到现代,父母一辈的奋斗与奉献,不仅是为了家庭的幸福,也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歌曲中,对祖国日益强大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3. 传承的意义 歌曲展现了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父母一辈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在子女一辈的时代得以实现,这就是“如愿”的含义。子女们从父辈那里继承了顽强与勇敢的精神,将继续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这种传承,不仅是物质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承,是对先辈们的承诺和对未来的责任。 4.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歌曲通过回顾历史和展现当下,让人们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激励人们为了实现更多的美好愿望而不懈努力。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
诗句含义 前四句描绘自然景象 “抓周瞧逢清雨落,江湖莺歌浪花催。”:孩子抓周的时候,正好看到外面清雨飘落,仿佛整个江湖(这里是一种宽泛的、带有诗意的对世间万物的指代)都在莺歌燕舞之中,浪花似乎也在催促着什么,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氛围,暗示孩子的诞生如同这美好的自然景象一样,给世界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松柏直傲迎风笑,白鹭行走藏空林。”:松柏挺拔,傲然地迎着风露出笑容,显示出坚韧不拔的品质;白鹭在空旷的树林间行走、栖息,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可能寓意着希望孩子能像松柏一样坚毅,又能享受生活中的宁静时光。 中间两句营造祥和氛围 “炊烟一缕清斋寺,万众祈福过客丛。”:远处有一缕炊烟从清斋寺升起,众多的善男信女在寺庙中祈福,而过往的行人也都融入这祈福的氛围之中。这一句可能象征着世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孩子诞生在这样的世界,也被赋予了众多的祝福。 后四句表达情感与期望 “碧水山色齐争斗,风骚百年窥千秋。”:碧绿的湖水和青葱的山色仿佛在互相争艳斗美,它们虽然只是自然景色,但却有着想要在漫长的时间里(百年甚至千秋)展现自己独特魅力的志向。这里可能暗示孩子将来也要有这样的胸怀和抱负,在有限的人生里追求不朽的价值。 “不识人间仙境处,吾儿怀中醉乾坤。”:诗人说不知道人间哪里是真正的仙境,但在自己孩子的怀抱里,却仿佛沉醉于最美好的天地之间。表达了诗人对孩子深深的爱,觉得孩子就是自己心中最珍贵的存在,只要有孩子在身边,就如同身处仙境一般幸福美满。 诗人深意 对孩子诞生的珍视与喜悦:整首诗以庆生为主题,开篇通过对抓周时周围美好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孩子诞生是一件无比珍贵、充满祥瑞的事情,诗人沉浸在这种喜悦之中。 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借助松柏、白鹭、碧水山色等意象,诗人希望孩子具备坚韧、宁静致远、胸怀宽广且有远大抱负等优秀品质,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积极面对各种挑战,追求卓越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孩子纯粹的爱: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强调孩子在诗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体现出诗人对孩子那种纯粹而深沉的父爱(母爱),孩子已经成为诗人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让诗人感受到无尽的幸福 。#诗 #诗句 #诗歌 #好诗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3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