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
诗词录:《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赏析 杜牧《赠别》:28字写尽青春与离别的极致之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你知道吗,在晚唐的扬州城,一位监察御史用28个字,就写尽了青春与离别的极致之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看看这首诗为何能成为千古绝唱。 公元835年春,杜牧升任监察御史,即将离开扬州。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赠别诗,对象是一位年仅十三四岁的歌女。当时扬州作为商业重镇,青楼文化兴盛,但杜牧的笔下,没有俗套的脂粉气,只有对青春纯粹的赞美。 首句“娉娉袅袅十三余”,杜牧用叠词“娉娉袅袅”勾勒出少女的轻盈体态,“十三余”则精准点出年龄。让人仿佛看到,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正站在春风里,羞涩又灵动。 第二句“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以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少女。既点明时节,又暗含青春的稚嫩与美好。这一比喻新颖又贴切,后世甚至用“豆蔻年华”专指少女时期,可见其影响力。 第三句“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没有直接写扬州的繁华,而是用“春风十里”夸张地展现街道的热闹与柔美。这里的“春风”既是自然之风,也是扬州城的繁华之气,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 末句“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通过想象青楼女子的“纤莲静艳”,反衬出所赠女子的超凡之美——全扬州的佳丽都比不上她。这种以全城失色衬一人殊色的手法,让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杜牧的这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他舍弃了传统离别诗的悲切铺陈,转而以白描手法实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28个字,包含了少女形貌、自然比喻、城市背景、情感升华四个层次,堪称七绝的典范。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牧对青春之美的赞美,更暗含了他对晚唐社会浮华的批判。当绝对纯粹出现在最浮华之地,所有精心构筑的繁华都将显露出裂痕。杜牧以诗为鉴,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思考更深层的社会意义。 如今我们重读这首诗,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美与感动。杜牧用他的笔,为我们留下了一幅永恒的青春画卷。下次当你读到“豆蔻年华”这个词时,不妨想想那位站在春风里的少女,想想杜牧笔下的扬州城,感受那份纯粹与美好。 #赠别二首 #杜牧 #古诗词 #古诗词欣赏#诗词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7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