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A丹1周前
深秋的风卷着银杏叶扑在窗上,林晚翻到樟木箱底那叠泛黄的信时,指尖忽然泛起凉意。信封边角磨得发毛,邮票上的长城已经褪色,落款处“阿远”两个字,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潦草笔触,在时光里静默了十年。 十七岁的夏天,林晚还是个扎着马尾的姑娘,坐在教室靠窗的位置,总在数学课上偷偷看窗外的篮球架。阿远是隔壁班的体育生,穿洗得发白的校服,投篮时会微微皱眉,汗水顺着下颌线滑落,落在晒得发烫的水泥地上,瞬间蒸发。 他们的交集始于一次意外。林晚帮老师送作业,在楼梯口被奔跑的男生撞倒,怀里的试卷散落一地。阿远正好经过,弯腰帮她捡拾,指尖不经意碰到她的手背,像触电般缩回。“抱歉,我帮你送吧。”他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的清亮,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在他发梢镀上一层金边。 从那以后,阿远总会“偶遇”林晚。早上在食堂帮她占好位置,递上温热的豆浆;傍晚在操场边等她放学,塞给她一颗橘子味的硬糖。他不怎么说话,只是陪着她走那段铺满梧桐叶的小路,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空气里都是夏末橘子汽水的甜。 林晚开始写日记,也开始给阿远写信。她不敢当面交给她,就把信放在他教室后门的窗台上,夹在一本旧版的《水浒传》里。阿远总会回信,字迹算不上好看,却写得认真,会跟她分享训练的趣事,会鼓励她好好复习,末尾总不忘加一句“照顾好自己”。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压力像乌云般笼罩着整个校园。林晚模拟考失利,躲在操场的看台上哭。阿远找到她时,手里拿着一瓶冰镇可乐,默默坐在她身边,直到她哭够了,才轻声说:“没关系,我相信你。”那天晚上,他第一次跟她聊起未来,说想去南方的海边城市,想成为一名体育老师,教孩子们打球。林晚低着头,小声说:“我想考师范大学,教语文。” 高考结束后,阿远要回老家填报志愿,临走前塞给林晚最后一封信,说等她收到录取通知书,就回来找她。林晚握着那封信,看着他坐上大巴车,直到车影消失在路的尽头,才发现眼泪已经打湿了信封。 可她终究没能等到阿远。录取通知书寄来那天,她收到的不是重逢,而是阿远父亲打来的电话——阿远在回老家的路上,为了救一个横穿马路的小孩,被货车撞了。 林晚疯了一样赶到医院,看到的却是盖着白布的病床。她不敢相信,那个总笑着给她递糖的少年,就这样永远停留在了十八岁的夏天。她后来才知道,阿远最后那封信里,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写着“等我们稳定了,就一起去看海”。 十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老子与楼观台:千年问道的回响 秦岭深处,终南山北麓的楼观台被云雾轻轻环绕,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的地方,青石阶上的苔痕像是岁月留下的诗行,松涛声里仿佛能听见骑青牛的老者低语,两千六百年的时光在此静静沉淀,每一缕风都带着智慧的芬芳。 公元前485年深秋,函谷关的令尹喜在草楼上观星,见东方紫气升腾。这位通晓天象的智者毅然解下官印,策马奔向终南山。老子身披云雾般的衣裳,瘦削的身影出现在山径上,尹喜连忙跪地,捧出竹简请教。暮年的哲人,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知音。 说经台的青石板上,浅浅的凹痕像是岁月留下的密码,那是老子讲经时木屐踩出的印记。五千字的《道德经》化作山风,穿过竹林,将“上善若水”的智慧播撒到中原大地。老子墓前,清代毕沅所立的石碑静静矗立,碑文在暮色中泛着幽光,古柏的年轮里藏着无数未解的谜团。 历代帝王与诗人,都曾来此朝圣。唐高祖李渊在宗圣宫前亲手种下柏树,三次亲临祭祀,让终南山的晨雾都染上了皇家的光辉;唐玄宗将楼观台扩建为“宗圣观”,紫云衍庆楼的飞檐下,求道者的虔诚随风飘散。诗仙李白在此留下“空烟迷雨色,潇飒望中来”的诗句,目光穿透云雾,凝成终南山永恒的景致;玉真公主在此修行二十年,让楼观台的晨钟暮鼓更加清越。唐武宗灭佛时,唯有楼观台的香火不断,如暗夜中的星火。 如今的说经台,布局暗合道家玄理。山门前的“上善池”碑刻,赵孟頫的隶书流转千年。池水清澈,倒映着历代文人的身影。老君殿内的石刻老子像面容清瘦,似在参悟“道法自然”;殿外东墙的宋代刻石上,“致虚极守静笃”六个字被风雨磨得更加圆润。 终南山的风穿过八卦顶的炼丹炉遗址,将魏晋名士的论道声、隋唐道士的诵经声、明清文人的题壁声编织成一张历史的网。1978年修复古建时,半卷残破的《道德经》注疏在梁架间被发现,“反者道之动”的墨迹清晰,仿佛老子刚搁下笔,就转身隐入了云雾之中。 如今站在说经台远眺,秦岭的层峦像是老子思想中的阴阳鱼。每年五十万游客的脚步声中,仍能听见尹喜初见老子时的惊叹。暮色染红八云塔的飞檐,楼观台的山门宛如时空之门,门内是青牛的蹄印,门外是现代人追寻本真的目光。 终南山的雾气再次弥漫,将说经台笼罩成一幅水墨画。老子留下的思想,如清泉滋润心灵,似灯塔指引方向,在晨钟暮鼓、松涛竹韵中代代相传。楼观台,这座承载着老子智慧与道教文化的圣地,将继续闪耀,吸引后人探寻、感悟。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我是一名中医者,行医几十年來、我想傅扬中医文化,我们真的错了吗? 家人们!我行医几十年,满心都是想把中医文化好好弘扬出去,可总有人质疑:这都啥年代了,还搞中医这一套,我们坚持传承中医,难道真的错了吗?今天我就用春天血压波动、秋天容易悲伤这事儿,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痛点?一到春天,血压就像坐过山车,忽高忽低,头晕脑胀的,整个人都没精神;到了秋天,又莫名其妙地心情低落,看啥都提不起劲,甚至忍不住掉眼泪。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这里面的盲点可大了!很多人觉得这就是自己身体不好,或者情绪问题,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人体对天地之气的感应啊!就像春天,万物复苏,天地间的阳气开始上升,人体的气血也跟着活跃起来,血压就容易波动。秋天呢,万物凋零,阳气收敛,人体就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 误区更是离谱!有人一出现血压波动或者情绪低落,就赶紧吃降压药或者抗抑郁药,根本不考虑季节和人体自身的变化。可他们不知道,中医讲究的是顺应自然,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春天血压高,可以用点平肝潜阳的中药,像天麻、钩藤;秋天悲伤,可以用点疏肝解郁的,比如柴胡、香附。 家人们,中医文化传承千年,蕴含着无数先人的智慧。我们传承中医,就是传承这份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别再盲目质疑中医了,试试用中医的思维看待身体的变化,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难道不比一直否定中医要明智得多吗?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