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地广人稀的中亚内陆国家,与中国接壤,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受限,安全现状如下: 一、基础治安 城市区域:首都比什凯克等主要城市中心区夜间人流量较大,需警惕小偷小摸。偏僻街道或酒吧周边可能出现醉酒滋事或搭讪诈骗。 偏远地区及边境:治安薄弱,农村或边境地带警力覆盖有限,犯罪率较高,曾有国人遭遇抢劫的案例。并且野外昼夜温差近达20℃ 总结:吉尔吉斯斯坦的夜生活呈现两极分化:城市中心相对热闹但规模有限,偏远地区则近乎沉寂。城市夜间活动需保持警惕,偏远地区强烈建议避免夜间外出! 二、安全建议 1、个人防护 ①避免夜间单独出行,远离偏僻地区; ②不露富,现金分装,避免携带大量现金或显露贵重物品,优先使用电子支付。随身携带护照复印件而非原件。 ③住宿:选择学校宿舍或治安良好的社区居住。 ④优先搭乘正规出租车(yandex go)拒绝黑车。 三、特殊注意事项 文化差异:当地人普遍友好,但夜间搭讪可能是犯罪前兆,需保持距离。 法律风险:避免涉足赌场、夜店等敏感场所,易引发纠纷或敲诈。 总结: 应急准备 ①与亲友保持联系,保存大使馆紧急联系方式。 ②自驾游需提前规划路线,备好离线地图。 ③关注政局动态,避免参与集会或敏感话题讨论。#吉尔吉斯斯坦旅行 #中亚安全 #旅行避雷 #海外安全#真实海外生活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00
巴勒斯坦的悲剧:当枪口对准自己人时 在联合国讲台上,阿巴斯的演讲构成了一幅令人窒息的荒诞图景。通过视频连线——因为他被美国拒签——这位领导人没有将矛头指向在加沙实施轰炸的以色列,反而向自己的人民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哈马斯武装交出武器、退出加沙,由他在约旦河西岸的政权接管。 阿巴斯在演讲中列出的数字触目惊心:超过六万五千人死亡,近十七万人受伤,近半是妇女儿童。加沙百分之九十二的住房受损,百分之六十的建筑被毁,北加沙已被联合国划为饥荒区。百分之九十三的人口面临严重粮食短缺,47万人处于灾难性饥荒边缘。医院里,1.2万伤员等待救治,半数可能终身残疾。 然而,面对这人道主义地狱,巴勒斯坦的最高领导人选择的不是凝聚全民族力量打破封锁,不是以最强烈的声音呼吁国际社会制止暴行,而是将枪口转向了正在抵抗的同胞。 更可悲的是,这番“缴械令”在现实政治中毫无立足之地。内塔尼亚胡早已明确表示,即使哈马斯被击败,加沙的安全事务也将由以色列掌控,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休想介入。 在这种背景下要求哈马斯交枪,无异于在敌人兵临城下时,命令守城将士放下武器。哈马斯的断然拒绝不难理解,历史教训历历在目:1492年西班牙格拉纳达的穆斯林缴械后遭大规模流放;只有像北爱和平进程中那样,当爱尔兰共和军获得了切实的政治保障后,解除武装才成为可能。 民意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6月的民调显示,阿巴斯领导的法塔赫支持率仅百分之二十,而哈马斯的支持率已达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五十四的巴勒斯坦人认为武装斗争是结束占领的最佳途径。这不是因为他们热爱暴力,而是因为在鲜血与废墟中,人们清楚地看到谁在实际行动,谁在空谈。 如今,在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之际,远在安全办公室里的领导人却要求他们缴械,这不仅是政治上的短视,更是对民族道义的背叛。 真正的悲剧在于,当以色列的坦克在加沙街头巡逻,当新的军事基地在缓冲区内拔地而起,巴勒斯坦的领导层却在最需要团结的时刻选择了内斗。阿巴斯似乎天真地相信,只要哈马斯放下武器,以色列就会停止轰炸。这种一厢情愿的幻想,正在用巴勒斯坦人民的鲜血买单。 如果阿巴斯真的心系民族命运,他应该做的是拿着那些血淋淋的数据,逼迫国际社会采取实际行动,为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生存空间,而不是将矛头对准守护家园的同胞。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2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9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3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