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6: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2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51
00:00 / 18: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89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6
00:00 / 09: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瓜头哥3天前
战俘营里的经济学: 经济学常被视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与GDP、股市等宏观概念相连。然而,70多年前,在德国纳粹的战俘营里,一群失去自由的人却用最原始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家R.A. Radford的经典记录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经济学不是市场经济的专属,而是人类应对"稀缺"的生存本能。 战俘营初期,战俘们依靠红十字会发放的物资和彼此互助维持生存。但很快发现,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有人更需要香烟,有人更需要食物。于是,交易应运而生。 而在固定营和中转营的交易效率差异显著。中转营的战俘停留时间短,交易零星,价格混乱;而固定营则形成了稳定的交易平台,甚至出现了"价格公告板"。这种自发秩序表明,交易不仅能配置资源,更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价值。比如,一位牧师通过循环交易,用一罐奶酪和五根香烟换回一袋食物,这正是"比较优势"原理的生动体现。 随着交易频繁,以物易物的不便催生了对"一般等价物"的需求。战俘们尝试过硬币、巧克力等,最终选择了香烟。有趣的是,大家更愿意使用手工卷的"劣质香烟"交易,而把机器制的"好烟"留着自己抽。这体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然而,市场也有自我纠错能力:如果香烟过于劣质,就会被拒收,最终形成不成文的货币标准。这说明货币的本质不是政府背书,而是社会共识。 战俘营中的价格波动直接反映供需变化。红十字会每周发放两次面包,导致发放前夜面包价格飙升。那些能"延迟满足"的人,通过囤积面包在需求高峰时出售,就能获得额外收益。战俘营还出现了通胀和通缩。当谣传红十字会将送来更多香烟时,物价上涨;谣言破灭后,价格回落。这表明,即使没有中央调控,市场也能通过预期自我调节。 1945年,美军解放战俘营,外部物资大量涌入,战俘营的经济体系瞬间瓦解。这一现象证明:经济组织的存在依赖于资源稀缺。当面包和香烟不再限量时,交易失去意义,价格机制也随之失效。 战俘营的经济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选择买现磨豆浆而不是速溶的,是对品质与价格的权衡;双十一囤货,是对"时间差价"的利用。这些看似日常的选择,其实都蕴含着经济学的智慧。 那些在战俘营里用香烟当货币、用交易创造幸福的人,与今天在市场中理性选择的我们,本质上都在做同一件事:用理性对抗稀缺,用选择创造价值。 经济规律从来不在书里,而在每个"想好好活下去"的人心里。这就是战俘营给我们的最深刻启示。 #读书笔记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4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