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5: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9: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7: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6: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9: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8: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7: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7: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不搞交易所,重庆金融凭什么崛起?​ 重庆金融,这次玩真的! 曾经靠着“小贷之都”的名头一路狂奔的重庆,现在自己动手拆了这块招牌——2025年一口气清理了33家小贷公司,半年就砍掉13%的总量,连蚂蚁、京东这些大玩家也得乖乖服从监管。但这可不是什么撤退,而是战略转向:放弃高杠杆套利的旧模式,全力押注科技金融和开放金融,西部金融中心这次要来硬的。 小贷退场不是退缩,而是金融正本清源。 当年重庆小贷贷款余额占到全国近两成,表面风光,背后却是高不良率、监管漏洞的老问题。如今全国小贷整体收缩,重庆下手最狠——开出249万元罚单,直接清退11家机构,态度很明确:不玩虚的、不做账面游戏。这一波操作,不是胆怯,而是刮骨疗毒。 科技金融正成为新抓手。 重庆搞钱的路子彻底变了:拿出1200亿政府基金支持硬科技,科技贷款明年冲7000亿,就是不让企业被“融资难”卡脖子。更实在的是“数字质押”“认股权贷款”这些创新,让技术、专利这些看不见的资产变成活钱。连养猪户扫码都能贷到款——金融真正流到需要的地方。 开放金融悄悄打出一片天。 别看重庆在内陆,跨境金融却做得风生水起:跟香港合作14个项目,和新加坡联手搞跨境融资,还拿下了中西部唯一的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陆海新通道更成了金融加速器——一年6000亿融资托底产业链,把重庆造的新能源车、机械设备卖进东南亚。这哪里是内陆?简直是开放前沿! 金融中心不拼牌照,拼的是服务实体。 没争到“渝交所”怎么办?重庆根本不在乎!它埋头搞的是“金融便利店”:银行资金运营中心、互联网贷款总部扎堆落地,保险公司数量西部第一。当别人还在抢政策帽子的时候,重庆专心让企业借钱更容易——制造业贷款增速14.6%,绿色融资占新增贷款三分之一,钱实实在在地流进了生产线。 砍小贷果断、投科技坚决、开放格局清晰,重庆这次转型堪称硬核操作。唯一不足的是金融人才还跟不上京沪,资本市场培育还要加把劲。但方向是对的——金融中心不是摆摊卖牌照,是让钱去到该去的地方。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