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中美釜山会谈:一场“各取所需”的平静交锋 釜山会谈,结果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特点。双方通报各执一词:美国强调中国放开稀土限制,中国则宣称美方降低部分关税。金融市场的平淡反应(股市、黄金波动有限)表明,资本并未将此次会谈视为实质性转折点。简而言之,这场会谈未能改变中美关系的根本格局,仅为双方争取了短暂的喘息时机。 一、特朗普的“短期买卖” 对特朗普而言,此次会谈成果务实且代价低廉: 1. 短期利益: 解决了稀土供应问题,保障了美国高科技与军工产业的短期需求; 推动了农产品(如大豆)出口,安抚了国内农民群体; 通过与日本签订长期稀土协议,为减少对华依赖预留后路。 2. 付出代价: 仅在贸易额持续萎缩、脱钩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象征性降低部分关税,实际影响有限。 结论:特朗普以微小代价换取了关键战略资源与市场空间,进一步稳固了国内政治基础。 二、中国的“以空间换时间” 中方的策略体现为短期妥协以换取长期调整空间: 短期:通过恢复稀土供应,缓解国际压力,为内需转型与产业升级争取时间; 长期:延缓美国构建替代性稀土供应链的进程; 贸易影响:在对“一带一路”及欧洲出口增长的背景下,美国关税调整对整体外贸影响有限。 三、未来趋势:脱钩主导,过程反复 1. 脱钩成为长期共识: 美国两党、智库及商界对华“脱钩”战略已形成共识,前总统克林顿公开反对当年推动中国加入WTO的决策即为佐证。短期缓和仅是脱钩长河中的浪花。 2. 过程漫长且曲折: 例如今年4月特朗普加征高额关税后,美国经济承压被迫回调,表明“立即脱钩”不现实,转而采取“渐进式脱钩”。 3. 已产生的影响: 产业链向东南亚、墨西哥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 美元霸权地位稳固,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挑战。 四、内部挑战:内需是关键 外部环境恶化倒逼内部结构改革,但面临三大难题: 1. 消费能力不足:仅约1亿人口具备较强消费能力,内需潜力尚未释放; 2. 贫富分化与资本外流:财富集中加剧,部分精英资产向海外转移,削弱国内资金循环; 3. 三角债风险重现: 企业债务链(如新能源行业)、城投债及银行违约问题严峻; 历史教训表明,外贸收入曾是化解三角债的关键,若外需持续萎缩,债务危机可能再度爆发。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08: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3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