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7: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历史 #明太祖高皇帝#人物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明史中是怎么评价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吧!明史的原话是: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 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这段话大意是说呢太祖高皇帝凭借其聪慧神明、英武非凡的天资,怀抱着救济世间、安定百姓的志向,顺应时运而起,天下豪杰如影随从。他平定叛乱、摧毁强敌,仅用十五年便成就帝王大业。出身平民,却统一四海,自西汉以来从未有过如此伟绩。他反思元朝政治腐败松弛的教训,治国崇尚严厉刚猛。但同时,他能够以礼招揽年高博学的儒士,考订礼仪、制定乐制,彰明经书义理,尊崇正统儒学,厚待前朝遗民,澄清官吏队伍,整顿人伦纲纪,倡导风教德化,规范后宫名分,使内宫治理整肃清明,严禁宦官干预朝政。设立五军都督府与六部,官职相互制衡;设置卫所、推行屯田,使军粮充足。以武力平定祸乱,以文治达到太平,太祖一个人确实都做到了。 至于他崇尚气节,允许蔡子英北归故土;晚年忧心百姓日益深切,曾一年内开凿支流、修筑塘堰数万处,以利农耕桑蚕,防御旱涝灾害。正因如此,其子孙继承基业二百余年,士人注重名节道义,民间生活丰足。至今后代仍蒙受恩泽,如同古代东楼公、白马生一般,世代承续先祖祭祀,这岂是无缘无故的呢!大家觉得明史中对这位帝王的功过是非评价全面公允吗?感兴趣的一起评论区聊一聊吧!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6: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我之所以制作这个视频,其实源于这些年网络上对曹操评价的一种微妙转向。当看到有人用“可爱的奸雄”来形容他时,我忽然意识到,我们距离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已经太遥远了,遥远到可以轻松地将残酷浪漫化。 这让我想起一个朴素的道理:如果你喜欢一颗鸡蛋,何必非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呢?曹操就是那只“鸡”。他的诗歌《蒿里行》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悯,《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茫,这些流传千古的文字确实堪称完美的“鸡蛋”。但我们要品尝鸡蛋的鲜美,就非得去赞美那只下蛋的鸡吗? 曹操作为“鸡”,实在是个太过复杂的个体——他的政治手腕与私德操守、文学才华与军事失误、宏大抱负与具体手段之间,存在着太多需要我们分开看待的张力。 我刻意将他的文学成就放在一边,专注于剖析他作为政治军事家的实际表现。这不是要全盘否定曹操,而是希望我们能够更立体地认识这个人。他确实有非凡的文学才华,但写诗的才华与治国的才能是两回事;他确实在乱世中崛起,但成就霸业的过程中的种种作为,值得我们用更审慎的眼光去审视。 当我翻阅史书,看到那些被屠戮的平民、被强征的农民、被拆散的家庭,我就无法轻易接受“可爱”这样的评价。这不是要简单地给历史人物贴标签,而是希望我们在面对历史时,能够保持最基本的人文关怀——既要看到英雄的纵横捭阖,也要听见小民的悲泣呜咽。 说到底,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希望我们在欣赏曹操留下的那些华丽“鸡蛋”时,也不要忘记审视下蛋的“鸡”本身的复杂性。历史人物的伟大与否,不应该仅仅建立在他们的文学成就或权谋手段上,更应该考量他们给那个时代带来的,究竟是曙光还是更深重的黑暗。 这或许才是我们读史应有的态度——在欣赏才华的同时,不放弃对善恶的评判;在理解复杂性的同时,不丧失基本的道德立场。 #三国 #三国演义 #曹操
00:00 / 08: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8: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22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历史#人物评价#明世宗肃皇帝朱厚熜:今天,咱们一起聊聊明史对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的评价吧!先来看看明史原文: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这段话大意是说:明世宗嘉靖皇帝刚刚登基时,大力革除所有弊政,天下一致称颂治国有方。然而因接连议论“大礼议”事件,导致舆论哗然,宠幸之臣借机假托皇帝心意,不久便兴起大狱案。就人的天性至情和君臣父子的重要道义而言,追封尊号、设立宗庙,在礼制上是应当的;但将父亲牌位升入太庙祭祀,并且地位排在明武宗之上,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再看当时朝政纷繁复杂、变故频生,边境将士疲于应对,国内贼寇纷乱四起,而皇帝却崇尚道教,举行不合常规的祭祀,频繁大兴土木,导致国库储备告急。明朝百余年来累积的富庶安定基业因此逐渐衰败。虽然他曾铲除权奸,牢牢掌控着统治大权,但总体而言也只能算是中等才能的君主。 谥法中说刚德克就、执心决断为肃,大家觉得呢?一起聊聊吧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
#历史 #人物评价#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大家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明史中是如何评价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的吧!先来看看明史原文: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这段评语大意是说:当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仁宗朱高炽以燕王世子身份留守北平,保全城池并支援军队。此后成祖(朱棣)登基,连年北征,仁宗作为太子监国理政,朝廷政务从未荒废。然而在期间遭受谗言构陷,多次濒临危难疑惧的境地,最终却凭借真诚敬慎得以保全。他曾对人说过的这句话尤为深刻:“我只知道恪尽为子职责,不在乎有无谗佞小人。”这番话足以成为万世为君为臣者的楷模。他在位仅一年,任用官员、推行政令的善举不胜枚举。倘若上天能赐予他更多在位时间,让百姓得以浸润教化、休养生息,以他推行德政的盛况,难道不能与汉代的文帝、景帝比肩共创盛世吗? 《谥法》中说:容仪恭美、昭德有劳、圣闻周达、声闻宣远为昭。大家对这位皇帝的事迹感兴趣吗?一起到评论区聊聊吧!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