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7: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0
00:00 / 08: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16
新疆苍茫戈壁之上,0701国防公路如一条坚韧的钢铁纽带蜿蜒向前, 从西宁一路延展至喀喇昆仑山。这条 路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热血,每 一米路基都镌刻着牺牲——它是无数 英雄用生命铺就的"天路"。 1972年9月,湖北红安青年杨世国怀揣保家卫国的壮志,毅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疆字913部队。同年,部队集结于新疆和静县哈尔莫敦镇,经紧张训练整备后开赴若羌县,投身0701国防公路修筑,番号也随之变更为疆字120部队。 1973年5月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工程塌方,让五位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戈壁深处。来自湖北红安的新兵杨世国,与甘肃永登的王新元、王真奎,江苏邳县的石启兴,新疆阿勒泰的张善楼,一同被无情的土石掩埋。 战友罗万明回忆起那段往事,声音仍止不住地颤抖。当年他们连夜驱车近600公里,将牺牲的战友护送回驻地。 因那时驻地尚无陵园,五位烈士最终被安葬在不远处的8023部队陵园——也就是如今和硕县乌什塔拉乡的马兰烈士陵园。并排的墓穴前,简陋的木板墓碑静静矗立,成了烈士们最后的安息之所。 杨世国出生于红安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少年时就没了母亲,兄弟姊妹七个,杨世国排行老三。侄辈杨永金记得父辈们说过,因家境贫寒且路途遥远,三爷的后事全由部队料理,半年后爷爷也因悲伤过度离世。几十年来,家人始终不知道三爷的具体安葬之地。 岁月流转,戈壁的风沙渐渐侵蚀了曾经的木板墓碑,五位烈士慢慢成为了"无名英雄"。但马兰大地从未将他们遗忘。 每当春风拂过,千万株马兰花破土而出,淡紫色花瓣上凝结的露珠,既是时光对烈士的默默缅怀,更是他们永不凋零的生命勋章。 0701国防公路仍在戈壁中不断延伸,恰如烈士们从未消逝的精神。每一片摇曳的花瓣里,都承载着永恒的信仰。英雄的名字或许暂时被风沙轻掩,但他们的精神早已与日月同辉,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特别感谢:湖北省红安县资深志愿者秦祖和先生! 注:部分照片来自于网络。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9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了了1周前
【新藏线上:最高、最远、最美的答案】 清晨,三十里营房在稀薄空气中苏醒,海拔3780米的寒意被晨光驱散。我们整装出发,全天行驶在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之间的高海拔地带。 车轮缓缓攀上康西瓦达坂(4269米),随后抵达此行的精神高地——康西瓦烈士陵园。五年前那个六月,我曾路过这片安眠着105位英魂的净土-78位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烈士和27位为国防建设捐躯的战士。当年未备祭品的遗憾,一直留存于心。今日,我们带着鲜花、香烟和美酒前来祭奠。香烟袅袅,酒洒黄土,在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静默中唯有敬仰。 祭奠完毕,我们向奇台达坂(5170米)进发。作为新藏线新疆段的最高垭口,越过此地便正式进入西藏。 西藏以它特有的苍茫迎接我们——先是静默得让人屏息的“死人沟”泉水湖;再是界山达坂(5347米),站在新疆与西藏的天然分界,脚下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天地辽阔,心生敬畏。 继续前行,冰雪覆盖的龙木措湖跃入视野。沿湖而行,依次翻越松西达坂(5248米)和红土达坂(5380米),后者是世界国道级公路的最高点之一。 经历连续高海拔挑战,稍作休整,我们奔赴当天最美的邂逅——班公措。这座跨境湖泊在傍晚展现出令人窒息的美,“同湖不同水”的自然奇观在此刻格外梦幻。 夜幕降临,日土县映入眼帘。这一天,我们从肃穆的缅怀走向绝美的风光,在高原的陪伴中,完成了一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朝圣。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9: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