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将军”我来了,带着玫瑰来见你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了~2025年7月28日,怀着忐忑的心情从台北驾车前往台中祭拜孙立人将军。祭拜孙将军这件事是我几年前就动了心思,奈何大陆跟湾湾的关系原因,自由行已经行不通,机缘巧合的机会让我有了这次计划。网上查了大量资料,为了确定孙将军棺椁的确切位置,我联系了之前来祭拜过的小伙伴确认了一次又一次。山路崎岖陡峭,好在开上去以后还有个寺庙前的空地可以掉头。直到孙将军的棺椁映入眼帘时,我心里的大石头才放心,在去的路上,我还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这是一场愉悦的见面,是跨越千万里跋山涉水的见面,可奈何在将军墓前说着中国的变化,说着当年日军的暴行,说着将军的意难平,还是控制不住哽咽笑着哭哭着笑。(我特意说的安徽方言,你想孙将军一定很想听家乡话) 之前有网友说不要去孙将军棺椁前,说很偏僻,会让人害怕,但是我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见到将军墓,我是激动是感动是心跳加速是语无伦次 。早上出发的时候还大雨磅礴,到将军墓前是晴空万里,回来的第二天看网上新闻说那里发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路都封了,我想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朋友说可能是将军知道我去一趟不容易,特地晴朗了半日. “不葬大陆 棺不入土” 这是孙立人将军对祖国最后的忠诚#孙立人将军墓 #孙立人#孙立人将军远征军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7: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近日,抗日名将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正式向大陆方面递交申请,希望能将父亲的遗骨从台湾迁回安徽故里,让这位漂泊多年的老将军落叶归根。 作为曾在抗日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孙立人的名字始终与家国情怀紧紧相连。当年淞沪会战打响时,他率领税警总团奔赴前线,不顾炮火纷飞亲自坐镇指挥,带着弟兄们一次次打退日军的猛烈进攻,把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狠狠压了下去。那一场场硬仗里,他的军事谋略和铁血担当,不仅让日军吃尽了苦头,更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骨气。 孙天平这个请求,可不是一时兴起的念头。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父亲的遗愿——落叶归根,回到安徽庐江那个生他养他的小村子。当年孙立人在台湾度过晚年时,常常对着家乡的方向发呆,手里攥着一张早已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是老家的四合院和院中的那棵老槐树,他总跟身边人念叨:“等将来,一定要把我送回去,跟祖宗们待在一块儿。”这份乡愁,像一根细细的线,一头拴着海峡那边的孙立人,一头拴着大陆的故土,如今终于要由孙天平亲手牵起来。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现在才提这个申请?其实这些年孙天平没少为这事奔走,光是整理父亲的史料、联系两岸相关部门就花了不少功夫。他知道,迁葬不是简单的“挪个地方”,得对得起父亲的身份,更得让后人记住那段历史。就像淞沪会战那时候,孙立人带着税警总团的弟兄们守阵地,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身边的战士倒下一批又一批,他自己也被炮弹炸伤了腿,可还是咬着牙没退一步——那样的英雄,理应回到家乡,让乡亲们能时常看看他,让孩子们知道,曾有这么一位将军,为了国家拼过命。 而且这事儿不光是孙家的家事,更连着两岸的情感。这些年,不少台湾同胞都在为两岸历史文化交流出力,迁葬孙立人遗骨,就像在两岸之间搭起一座小小的桥,桥的这头是大陆人民对英雄的敬意,那头是台湾同胞对历史的铭记。想想看,要是将来在安徽庐江,能有一座孙立人的墓园,老人孩子都能去看看,听讲解员说说他抗日的故事,那该多有意义?总比让英雄的遗骨孤零零地留在异乡强。 当然,迁葬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不少细节要磨合,但孙天平的态度很坚定,他说:“只要能了却父亲的心愿,再难我也会坚持。”毕竟,对于一位离家多年的老将军来说,没有什么比“回家”更重要的了;对于我们后人来说,也没有什么比记住英雄、传承英雄精神更该做的事#热点 #缅怀先烈 #孙立人将军棺椁放在地面30多年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