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2
赵印1年前
云南,一个西南边陲的省份,为什么却有近70万的回族常住人口。 云南人口在6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8个,其中回族最为特殊,常住人口近70万,例如云南相毗邻的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四省的回族人口之和才近33万,不及云南70万的一半。503万彝族,156万白族。 回族主要聚在西北四省,如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个省区回民数量分别是217万、125万、101万、83万,四个省区加起来占全国回民的53%,另外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因为基数大,回民也有近96万,再下来就是云南——这个唯一一个南方的省。 回族聚居在我国西南边陲,是因战争迁徙或中央戍边政策的影响。 历史上第一次促使云南出现大量回族从西北迁徙到云南的就是发生在770年前的蒙宋战争,当时蒙古大汗指定了三条路线灭宋,其中一条就是从今天的宁夏、甘肃出兵,绕过川西灭大理,从西南灭宋。蒙古灭大理国之战就此拉开,公元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令其弟忽必烈、大将兀良哈台共同征位于云南的大理国,经过2年时间,大理最终成为元朝的属地,后改为元云南行省的控制。 在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领的军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蒙古高原本部的蒙古军、一部分是从今天的甘肃、宁夏区域征调的回回军,合计约十万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的回民大规模入滇(云南),此后一百余年间,随着蒙古帝国西征,不少从中亚、西亚的回回和畏兀儿作为官吏、将领、士兵等被派往驻守云南多次,每次的规模都在千余至上万之间,整个元朝期间,回民在云南慢慢和当地名族相互融合定居下来,在保持伊斯兰教信仰和风俗的情况下,形成了回族。 明代时期,朱元璋在征讨云南期间,入滇的士兵中就有大批的江南回族;清朝时期的”改土归流“,中央就从中原北方各省征调了一批回族士兵驻防云南,至此云南回族遍布云南各地。所以至少在清代之前,云南已经成为仅次于回民西北“老家”的第二个回民大聚居区,也基本形成了今天云南少数民族现状。#云南 #回族 #元朝 #贵州 #广西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以下是德宏芒市的简介: 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东南部,东、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西、西北与梁河县、陇川县隔龙江相望,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8.23千米。 - 行政区划:截至2023年,芒市下辖6个乡、5个镇、1个街道、1个农场。 - 面积与人口:国土面积2900.9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常住人口46.43万人,其中汉族占55.7%,少数民族占44.3%。 - 气候特征: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热量丰富、年温差小、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山坝海拔差大,立体气候明显。 历史沿革 - 芒市古为“乘象国滇越”地,西汉为不韦县,属益州郡。明朝置茫施府,隶云南承宣布政司。 - 1949年改为潞西县,2010年7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芒市。 经济发展 - 农业:是著名咖啡产地、中国重点产茶县、国家蔗糖生产基地,也是“花果之城”和历代皇室贡米“遮放米”的故乡,绿色作物种植为特色产业。 - 交通:芒市机场为国际口岸机场,是云南省第三大支线机场,也是中国距缅甸最近的国际航空口岸。芒市已形成了"三出境、三出州"的铁路、高速公路交通格局。 旅游资源 - 勐焕大金塔:位于芒市东南部孔雀湖畔雷牙让山顶,是芒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在阳光下金光熠熠。  - 勐焕银塔:与勐焕大金塔遥相呼应,洁白素雅,建筑造型精美,充满了傣族文化特色。  - 勐巴娜西珍奇园:位于芒市镇勇罕街29号,园内汇集了大量的古树名木、奇花异草以及各种珍稀的观赏石,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 树包塔:位于勇罕街与胞波路交叉口西100米,是一座独特的傣式佛塔,塔被大榕树包裹,形成了树塔相依的奇特景观。  民族文化 - 民族构成:是一个以傣族、景颇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城市,还有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 非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有傣族剪纸、傣族象脚鼓舞等55项在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3项。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0
普米族,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意为“白人”,是中国西南地区古老的藏缅语族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兰坪、宁蒗及四川木里、盐源等地。其族源可追溯至古代氐羌族群,与白狼羌、牦牛羌关系密切,唐代文献称“西蕃”,元代随蒙古军南征迁入滇西北,形成“散居澜沧,聚族云岭”的分布格局。普米先民以游牧为生,迁徙路线沿横断山脉展开,至今保留“给羊子”丧葬仪轨,以羊为亡灵引路,象征重返祖地青海湖的集体记忆。明清时期,木氏土司统治下,普米族逐渐转向农耕,与纳西、白、傈僳等民族交错杂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文化生态,语言中留存大量古羌语词汇,如“措”、“贡”,成为语言演化的“活化石”。普米族文化如同云岭深处的晨雾,既凝结着古羌人驰骋草原的雄浑记忆,又蒸腾着横断山脉农耕文明的静谧智慧。从“给羊子”仪式的悠悠长调到四弦琴的现代变奏,从木楞房火塘的世代守候到短视频中的织机声响,这个民族始终在古老根系上萌发新芽。当韩规祭司的鼓点与电子节拍共振,当“拈达则”盟约写入生态旅游导览,普米人证明。文明的传承绝非博物馆式的封存,而是如“酥理玛”酒般,在时间窖藏中愈发醇厚。正如他们的创世神话所言:天地初开时,巨人简剑祖以双足丈量大地,每一步都踏出新的可能,这座“云上的民族”,正以同样的步履,在传统与未来的峰谷间,走出属于自己的文化海拔。#少数民族#普米族
00:00 / 06: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6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6
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等地,人口约2万(2021年数据)。关于德昂族的起源,学术界普遍认为其属于古代**濮人**的后裔,与佤族、布朗族等同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以下是德昂族起源的主要观点和历史脉络: --- ### **1. 古代濮人渊源** 德昂族的祖先可追溯至中国西南及中南半岛北部的古老族群——**濮人**(亦称“百濮”)。濮人是商周时期活跃于云贵高原的土著居民,以农耕、制陶和青铜文化著称。汉代以后,濮人逐渐分化为多个支系,其中一部分演变为今天的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 --- ### **2. 历史文献记载** - **唐代**:德昂族先民被称为“朴子蛮”或“茫蛮”,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地区,以种植水稻和茶叶闻名。 - **元代**:称其为“金齿”或“蒲人”,属云南行省管辖。 - **明清时期**:德昂族被称为“崩龙”(音译,后因民族识别改为“德昂”),多生活在山区,与傣族、景颇族等民族杂居。 --- ### **3. 迁徙与分布** 德昂族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滇西及缅甸北部,因战争、民族压迫和生计需求,逐渐从平坝迁入山区。例如: - **清代**:部分德昂人因反抗傣族土司统治失败,迁至缅甸(今缅甸的“帕朗”族与德昂族同源)。 - **现代分布**:中国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州的三台山、勐戛等地,缅甸境内也有约30万德昂族(称“Palaung”)。 --- ### **4. 文化特征与认同** 德昂族保留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印证其古老渊源: -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与佤语、布朗语相近。 - **农耕**:擅长梯田种植,尤以茶叶栽培著称(德昂族被誉为“古老的茶农”)。 - **宗教信仰**: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保留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 **服饰**:妇女传统服饰以彩色条纹筒裙和银饰为特色,象征对自然的敬畏。 --- ### **5. 民族识别与定名** - 1950年代,中国进行民族识别时,根据本民族意愿和语言文化特征,将“崩龙”更名为“德昂”(意为“山崖”或“勇敢者”)。 - 198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德昂族”为单一民族。 --- ### **学术争议与补充** - **与哀牢国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德昂族先民可能与古哀牢国(东汉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部和西南部(如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云南、四川和广西的部分地区。关于布依族的起源,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1. **古代百越族群的后裔** - 布依族与壮族、侗族、水族等民族同属**侗台语系**(壮侗语族),语言和文化上有密切联系。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些民族是古代**百越族群**(尤其是"骆越""西瓯"等支系)的后裔。 - 百越族群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秦汉时期逐渐分化。布依族的先民可能源于贵州境内的**"夜郎"**等古国居民,与古代"僚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西南部分族群的称呼)有渊源关系。 ### 2. **土著与迁徙融合说** - 部分学者认为,布依族是贵州高原的**土著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如苗族、彝族、汉族等)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 历史上,布依族地区曾受**夜郎国**、**牂牁郡**等政权影响,唐宋时期被称为"西南蕃",明清时期称"仲家"(旧称,现弃用)。 ### 3. **语言与遗传证据** - **语言学**:布依语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北部方言高度相似,表明两者同源。 - **遗传学**:DNA研究显示,布依族与壮族、傣族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百越起源说。 ### 4. **历史文献记载** - 《史记》《汉书》中提到的"夜郎""牂牁"等可能与布依族先民有关。 - 唐代《通典》记载的"蕃蛮"和元代以后的"仲家"等称呼,均指向布依族。 ### 文化特征佐证 - **稻作文化**:布依族擅长水稻种植(如"梯田"),与百越的稻作传统一致。 - **干栏式建筑**:传统民居类似其他侗台语民族。 - **铜鼓文化**:与古代骆越铜鼓使用一脉相承。 目前,**百越分支说**是主流观点,但布依族的形成是长期历史融合的结果,既有土著基础,也吸收了周边民族成分。1953年,中国正式确认"布依族"为单一民族。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