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98
小学必背古诗词解析版|古诗解析《绝句》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 写作背景 此诗为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作于广德二年(764年)。当年三月严武再次镇蜀,邀请杜甫入幕,杜甫回到成都。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后,杜甫暂时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即景小诗。 重点词汇翻译与整句翻译 • 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黄莺。“鸣”,鸣叫。“翠柳”,翠绿的柳树枝条。整句意思是,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枝条间欢快地啼叫。 •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青天”,蔚蓝的天空。整句是说,一行白鹭排成整齐的队列,向蔚蓝的天空中飞去。 • 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从窗户向外望去,可以看到西边山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门前的江面上停泊着来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表达的感情 诗歌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前两句描绘的生动画面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色的赞美。后两句中,“千秋雪”“万里船”在营造开阔意境的同时,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自己漂泊不定的感慨。但整体上,这首诗是杜甫在相对安定的生活状态下所作,也展现出了他当时较为愉悦的心情。 #抖音花式讲书大赛 #抖音读书日 #启蒙早教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绝句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3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原创 李白与杜甫笔下的宫廷生活解析: 他俩因各样的性格、境遇及诗歌理念的不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恰是“诗仙”与“诗圣”精神内核的鲜明写照。 李白:浪漫极致的盛世狂想 李白入长安任翰林期间,以浪漫笔触描绘宫廷生活,满是对盛世繁华的赞美与个人抱负的舒展。他的《清平调》系列,将杨贵妃比作“云想衣裳花想容”的仙子,把宫廷赏花场景写得如仙境般绚烂,既见贵妃的绝世美貌,也暗含对唐玄宗与贵妃爱情的艳羡,字里行间是狂放的自信与对自由的向往。即便写宫廷宴饮,如《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也并非批判,而是以夸张笔法凸显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将宫廷的奢华化为自我情感的背景板。他眼中的宫廷,是实现理想的舞台,是浪漫想象的载体,无半分沉重。 杜甫:沉郁写实的乱世悲歌 杜甫虽也有过长安求仕的经历,但他的宫廷书写始终带着沉郁的悲悯。安史之乱前,《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宫廷的奢靡与民间的疾苦形成尖锐对比,揭露了盛世表象下的社会危机;战乱中,“三吏三别”里的宫廷相关描写(如官吏强征兵役的指令源头),则将批判矛头直指统治阶层的昏庸,他笔下的宫廷不再是繁华象征,而是乱世苦难的根源之一。杜甫以“诗史”的笔触,记录宫廷与底层的关联,满是对家国命运的担忧与对百姓的同情,没有浪漫想象,只有冰冷的现实与深沉的痛感。 简单来说,李白写宫廷是“我在盛世中狂欢”,杜甫写宫廷是“我见乱世之悲凉”,一仙一圣,一浪漫一写实,构成了唐诗中宫廷题材的两极。#李白#杜甫#人生感悟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