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我国空间站开启常态化运营与新阶段应用 1. 任务概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飞行乘组由指令长张陆(曾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和载荷专家张洪章组成。这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计划在轨驻留约6个月,并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 2. 科学实验亮点:乘组将开展27项新的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航天医学等领域。任务包括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小鼠)科学实验,以研究空间环境对生命体行为及多组织器官的影响;同时,载荷专家张洪章将主导 “面向空间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 ,利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揭示电池材料的微观变化,旨在提升航天器电源性能并反哺地面储能技术。 3. 国际合作与未来规划:任务凸显国际合作,巴基斯坦航天员选拔工作进入复选阶段,未来将与中国航天员共同训练并执行短期任务;第四批航天员中的两名港澳航天员训练进展顺利。此外,工程持续推进商业航天力量参与,在空间站货物运输、载人月球车等领域已采用商业竞争模式。载人登月计划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锚定2030年前实现我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 4. 产业与投资视角:此次任务标志着我国空间站从“建设阶段”正式迈入“应用发展与常态化运营”新阶段,带动通信(如广哈通信)、电源(如新雷能)、航天电子(如航天电子、中国卫星)、新材料(如中钨高新)及智能装备(如航天智装)等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发展需求,为商业航天和高端制造领域注入长期增长动力。 核心而言,神舟二十一号任务不仅是一次载人飞行,更是我国航天迈向深空探测、空间科学应用与产业融合的关键一步,其科学成果与技术进步将为全球航天事业和相关产业链带来深远影响。天宫之约 #航空航天 #神二十一 #空间站 #股票干货 #财经新闻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苍穹之约——中国航天有7张"太空全家福"了 2025 年 11 月 1 日 4 时 58 分,距离地球 400 公里的天宫空间站,一场跨越星辰的相聚正在上演。神舟二十号指令长陈冬带领乘组打开舱门,与率先进入的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张陆隔空击掌,随后六名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的航天员在核心舱内整齐列队。背景中,五星红旗与"欢迎队友"的红色横幅交相辉映,他们脸上洋溢着从容自信的微笑,眼神明亮而坚定,共同定格下中国航天史上第七张珍贵的"太空全家福"。这张通过实时画面传回地球的合影,不仅点燃了全国人民的自豪感,更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常态化轮换与高效应用的新阶段。 这场历史性会师创造了一项新纪录: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历经约 3.5 小时飞行,便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 2 天的对接时间,到后续任务的 6.5 小时模式,再到如今的 3.5 小时新标杆,这组不断刷新的数字,勾勒出中国航天从"追赶"到"领跑"的技术演进轨迹。正如 2022 年 11 月 30 日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实现首次太空会师,到 2025 年第七次相聚,七张"太空全家福"共同记录了中国空间站从建造收官、科研转型到常态化运营的完整历史进程。 本播客将以这七次太空会师为叙事主线,系统梳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突破与发展脉络。通过解析每次会师背后的关键技术创新、任务协同机制与科学应用成果,展现中国航天如何以"天宫"为支点,在近地轨道构建起独立自主的太空家园。从舱门开启的历史性瞬间到航天员在轨工作的日常画面,从交会对接的精准控制到空间站组合体的全构型亮相,我们将透过这些珍贵的"太空记忆",解码中国航天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密码,揭示航天精神传承与技术创新的深层互动关系。
00:00 / 4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