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5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7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70
00:00 / 08: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读书 #我与地坛史铁生读《我与地坛》有感:地坛是救赎,母爱是归途。 当史铁生的文字与地坛的斑驳光影交织,这本《我与地坛》便不再是单纯的散文合集,而是一位作家在苦难中淬炼的生命箴言,是写给每个被命运重击过的灵魂的救赎之书。合上书页,泪光模糊了视线,那些关于生死、苦难与母爱的文字,如地坛的晨光般温柔,却拥有穿透岁月的力量,在心底刻下永恒的感动。 地坛于史铁生,是避难所,更是精神的栖息地。在最狂妄的年纪骤然瘫痪,他曾无数次摇着轮椅,躲进这座荒芜却宁静的古园。他观察墙角的秋菊、树下的落叶,倾听虫鸣与风声,在四季轮回中与命运对话。那些看似平淡的景物描写,藏着他最深刻的生命思考:“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地坛的沉默与包容,让他在绝望中慢慢平静,从抱怨命运的不公,到接纳身体的残缺,最终明白:活着,便是对生命最好的回应。这种在苦难中挣扎、在绝望中觉醒的力量,让每个经历过困境的人都感同身受。 书中最动人心魄的,是史铁生对母爱的追忆。他写道,母亲在他瘫痪后,总是悄悄躲在园门外张望,不敢打扰他的沉思,却又时刻牵挂着他的安危。她为他四处求医问药,在无数个深夜独自落泪,却从未在他面前流露过半分脆弱。直到母亲离世,史铁生才幡然醒悟,那些曾经被他忽略的细节——母亲蹒跚的脚步、欲言又止的眼神、深夜里无声的叹息,都是藏得最深的爱。“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份迟来的醒悟,满是愧疚与思念,却也让我们读懂:母爱从来都是沉默的守护,是无论我们走多远、陷多深,都能回头望见的归途。 史铁生在书中用文字丈量生命的宽度,用坚韧对抗命运的残酷。他在地坛的晨光中读懂了生命的意义,在母亲的牵挂中学会了感恩与坚强。这本书让我们明白,苦难从来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成长的契机;失去也并非永恒的遗憾,而是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当下。就像地坛历经沧桑仍屹立不倒,生命在遭遇重创后,也能在坚守与热爱中重获新生。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用生命写就的精神史诗。它让我们懂得,在人生的困境中,总有一处精神的地坛可供停靠,总有一份深沉的母爱给予力量。愿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在苦难中坚守希望,在迷茫中找到方向,珍惜身边的温暖,敬畏生命的每一刻。因为生命的美好,不在于没有伤痕,而在于带着伤痕依然向阳而生。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