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记录/:heart 观察对象:崔小楷 观察时间:2025年10月22日 观察地点:小班教室 观察目的 1. 观察崔小楷对“轻重排序”这一数学逻辑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 了解崔小楷在跟随教师引导、参与集体活动时的专注度与反应速度。 观察实录 活动中,教师以“只有一个红苹果,小动物比轻重决定谁先吃”为情境,依次出示犀牛、长颈鹿、鳄鱼、猴子、公鸡、毛毛虫的教具,并讲解“谁重谁先吃”的规则。 在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排序时,崔小楷始终专注注视教具,当教师刚说完“犀牛体重最重”,他立刻小声接话“犀牛第一个吃”;后续教师公布“长颈鹿第二、鳄鱼第三”时,崔小楷能快速跟上节奏,准确说出“猴子第四、公鸡第五”;最后教师提到“毛毛虫最轻”,他马上反应“毛毛虫最后吃”,最准确将6种小动物教具按“犀牛→长颈鹿→鳄鱼→猴子→公鸡→毛毛虫”的顺序摆放整齐,帮助“小动物们都吃到了苹果”。 观察分析 崔小楷对“轻重”的逻辑关系理解清晰,能将“谁重谁先吃”的规则与动物体重顺序直接关联,体现出较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基础。 采取措施 为崔小楷提供更复杂的排序游戏(如增加动物数量、加入“轻重比较工具”教具),进一步提升其逻辑推理能力,如“3只动物两两比较,找出最重的”。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7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一等奖完整版,包括视频/PPT/教案/打印图#大班数学公开课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 #幼儿园公开课 #大班公开课 大班数学《博物馆里的规律》 一、设计意图 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大班幼儿在科学领域数学认知方面的发展目标,即“发现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这一细则,基于大班幼儿对规律的兴趣。围绕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让幼儿在寻找、排列博物馆文物的规律中,感受文物的珍贵从而厚植爱国情怀,达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因此设计了本节大班《按规律排序》的数学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 AAB、ABB、ABC 三类规律模式的排序方法。 2.能用所学规律模式,并尝试创造新的规律模式帮助小玉壶回家。 3.在帮助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情境中,感受中国文物的历史价值,愿意好好学习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理解 AAB、ABB、ABC 三类规律模式的排序方法。能用所学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规律模式帮助小玉壶回家。 活动难点:在帮助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情境中,感受中国文物的历史价值,愿意好好学习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四、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拿走很多中国的文物,知道简单的规律模式,如AB规律模式 2.物质准备: (1)教具:PPT、黑板。 (2)学具:操作卡及材料。
00:00 / 3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