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6: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85
我是个农村推拿店的手艺人,还是三个男孩的妈。以前总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拧巴——守着小店就盼着客人能多些,盯着仨娃又怕照顾不到,想让家里氛围好点吧,又总想着得先“彻底变成另一个人”,结果呢?越急越乱,越盼越累。 直到后来接触了阳明心学,又看了李松卫博士那本《5%的改变》,才突然明白:改变哪用得着“推倒重来”啊,自己帮自己也不用非得“盼着别人懂”,其实就是守住那一点点微调,把手里的推拿活儿做好,把身边的家暖好就行。 以前总盼着有人能懂我:懂我守店到半夜的腰酸,懂我辅导三个娃写作业的急躁,懂我想带家人过好点却没头绪的迷茫。可越盼越失落,后来才想通,“人生的苦,别人哪那么容易懂”。就像我给客人推拿,手法再准,也难完全体会到人家身上的酸痛,人和人的难处本来就不一样。 真正有变化,是从阳明心学里学会“自己反省”,又从《5%的改变》里找到法子:不盼别人懂了,先从自己改5%开始。 我不再说“要彻底改掉急躁脾气”,而是告诉自己“下次跟孩子说话,先慢半秒再开口”;也不说“每天得抽两小时学阳明心学”,改成“早起读一页原文,记一句自己的想法”;就连守店,也不盼“天天客满”了,而是“每天多给一位老人多揉两分钟肩膀,多叮嘱一句注意事项”。 这些改变小得不值一提,可没了以前“求大变”的压力,反倒轻松了。说话慢半秒,就没再跟孩子红过脸;每天读一页书,慢慢明白“致良知”不是喊口号,是对家人多份包容,对客人多份真心;多揉那两分钟肩,村里的老人,大姐常来串门,小店的烟火气也更浓了。 有人问我,仨男孩要养,小店要守,哪来精力学这学那?其实我就是把“改变”揉进平常日子里了:给孩子做饭时,想起“多为别人着想”,就多问一句“今天想吃啥,妈给你做”;给客人推拿时,想着“自己反省”,就琢磨“刚才哪步手法能再轻点儿”;早上起早点听原文、听讲解,就着灯光读几句,心里还琢磨“怎么把这‘5%的改变’教给孩子,让他们不用急着‘变优秀’,先慢慢‘变更好’”。 阳明心学说“道理上明白、事情上磨练、处境里锻炼”,《5%的改变》说“大变化都是从微调开始的”,对我来说,这道理就是:不用盼着一下子脱胎换骨,也不用等着别人理解,就守着推拿店这小地方,改自己的5%,暖家人的100%。 慢慢的,家里争吵少了,笑声多了,孩子们愿意跟我聊学校的事了,连村里来推拿的人都说“你这脾气比以前顺多了”。#致良知#王阳明#孤困儿童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