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7: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4
00:00 / 08: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4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41
00:00 / 08: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第六期:虫洞技术的宇宙边界 第六期:虫洞技术的宇宙边界 大家好,这里是思想实验室,我是实验员零一。屏幕上一个立体虫洞模型:两个银色的球形“端口”通过一条扭曲的时空隧道连接,一端对着太阳系,另一端指向遥远的仙女座——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基于广义相对论的虫洞构想。今天要做的思想实验是:这种“时空捷径”,真能让人类一步跨到宇宙尽头吗? 先明确虫洞的核心原理。宇宙时空就像一张弹性床单,把两个遥远的点“折叠”起来,再用一条隧道连通,就是虫洞。我们设计的是“可穿越虫洞”:采用球对称结构,中间的“喉道”直径1公里,足够让载人飞船通过;隧道内壁由能产生负压的特殊物质构成,用来抵抗时空坍塌的引力。 但现实的“门槛”高得吓人。首先是奇异物质的需求量——计算显示,维持1公里喉径的虫洞,需要的奇异物质质量约等于木星的质量(1.910的27次方千克)。更棘手的是稳定性:即便凑够了奇异物质,虫洞的稳定时间也只有万分之一秒,眨眼间就会坍塌;要让它持续打开,必须不断向隧道内注入奇异物质,就像给漏气的气球不停充气。 还有通信和导航难题。如果虫洞两端分别在太阳系和比邻星附近,要通过量子纠缠维持两端的“时空同步”,需要的能量相当于引爆数亿颗氢弹——这还只是短距离虫洞;如果目标是银河系外,能量需求会飙升到“银河系级别”,根本无法实现。更危险的是,虫洞一旦不稳定,会变成“时空陷阱”,飞船进去后会被引力撕碎,连信号都传不出来。 所以虫洞技术的绝对边界很矛盾:理论上,它能让人类瞬间到达宇宙任意点,甚至通过“闭合类时曲线”回到过去;但现实中,受限于奇异物质和稳定性,能实现的虫洞极其有限。最乐观的推测是:如果24世纪能掌握大规模制造奇异物质的技术,或许能造出“1天文单位级”的虫洞(比如连接地球和火星,距离约1.5亿公里),用来缩短太阳系内的航行时间。 技术时间表更模糊:实验室级别的“微型虫洞”(原子大小,无法通行)可能要等到2300-2500年;而能载人的星际虫洞,目前连理论细节都不完整,更谈不上实现时间。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虫洞,已知它的出口连接着100亿年前的宇宙(那时地球还没形成,宇宙充满原始星云),你会选择跳进去吗?这不仅是一场星际旅行,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史前冒险”。 这里是思想实验室,下期见!#一路狂飙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1
00:00 / 09: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