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曼哈顿计划中唯一的中国籍科学家 吴健雄(1912.5.31 - 1997.2.16),美籍华裔核物理学家,被誉为 “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她是二战曼哈顿计划中唯一的中国籍科学家,她通过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对粒子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影响深远,同时在β衰变研究领域成就杰出。 1912年,吴健雄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7岁在明德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自小就显示出惊人的记忆力,对算术的理解力则更强;1923年吴健雄以第九的成绩考入了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毕业并任该所小学教师。两年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并于一年后转入物理系。 1936年,她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师从物理学界巨擘塞格瑞、奥本海默等,并1938年开始做原子核物理实验;1939年,在塞格瑞指导下,吴健雄进行了研究铀原子核分裂的产物的实验,该实验的一项结果为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吴健雄是曼哈顿计划中唯一的中国籍科学家。 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在 β 衰变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吴健雄带领团队进行实验,通过对钴 - 60 原子核 β 衰变的研究,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对称不守恒,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这一实验结果改变了物理科学中 “宇称守恒” 的基本信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这项研究结果的成果,虽然将杨振宁与李政道推上了诺贝尔奖的颁奖舞台,但为他们提供充足实验支撑的吴健雄,却被遗忘到了幕后;这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依然是吴健雄华裔女性的特殊身份。 业界很多科学家每每谈起,都说世界欠吴健雄一个诺贝尔奖;但吴健雄本人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继续投身进入下一项研究。 于是,在1963年时,她用“12B” 和“12N”的 β 谱形状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费恩曼与盖尔曼关于矢量流守恒的理论预言,首次由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为后来电弱统一理论的提出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在1975年,吴健雄成为了美国物理学会历史上第一位女会长。 #东方居里夫人 #吴健雄 #宇称不守恒 #曼哈顿计划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毛新宇的夫人刘滨是中华英烈事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了,5月13日至15日带队赴河南看望了戍边卫国牺牲的英雄烈士肖思远和王焯冉的父母! 早就听说毛主席的孙媳、毛新宇将军的夫人刘滨是中华英烈事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了,但没有看到她更多公开的活动,而在5月16日,我在网上看到她带队赴河南慰问英雄母亲! 大家记得2020年6月,在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中牺牲的4名中国边防战士吧?其中有两位是河南籍烈士:肖思远和王焯冉。 2025年5月13日至15日,刘滨以中华英烈事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的身份,带队赴河南看望了戍边卫国牺牲的英雄烈士肖思远和王焯冉的父母,同烈士父母还拉家常,肖思远的父母还住在村上,刘滨一行都是亲自前往。 慰问期间,刘滨一行还拜谒延津县烈士陵园,祭扫肖思远烈士墓;拜谒漯河市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王焯冉烈士墓。 刘滨一行在河南还慰问了在运送军用物资途中与歹徒搏斗时英勇牺牲的烈士田景利86岁的母亲郭素香;在执行追捕逃犯任务中牺牲的烈士王正利73岁的母亲耿孟芹,还有抗美援朝烈士李聚成的遗孀100岁的老人方文英。正是因为她的工作用心细致才得知老人的丈夫李聚成烈士和毛岸英烈士同一个师在朝鲜战场上曾经并肩战斗过。 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和世界和平,毛主席一家先后失去6位亲人,分别是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妻子杨开慧,堂妹毛泽建,儿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这其中,年龄最小的是毛泽东的侄子毛楚雄,牺牲时仅仅19岁;牺牲时年龄最大的毛泽民,却也不过47岁,正值盛年。他们年轻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刘滨作为毛主席家的后人,从事烈士工作,我们不少退役老兵战友认为烈士后代做烈士家人工作肯定是真正用心用情,我们信赖!#保家卫国的功臣 #关爱参战老兵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1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7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6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这才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女性英雄 中国居里夫人 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英雄,她叫何泽慧 在那个山河飘摇的年代,她以女性之躯叩开核物理的重门,用一生诠释了"科学救国"的重量。这位被西方报刊称作"中国的居里夫人"的科学家,用智慧与风骨,在原子核的微观世界里为中国开辟出光明坦途。 何泽慧的慧根,早已深植于家风的沃土。出身"五世翰林"的大家族,外祖父是蔡元培的恩师,外祖母是晚清女权先驱,母亲更是物理学翻译家。在振华女校兼收并蓄的学风中,她不仅习得诗文书画,更埋下对理科的热爱。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时,面对"女生学不好物理"的偏见,她倔强回应"你们不让我念,我偏念",最终以全班毕业论文最高分毕业,仅次于后来成为她人生伴侣的钱三强。 为"给中国学造大炮",她远赴德国求学,硬生生打破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弹道学专业从不招收外国学生的惯例。系主任克兰茨教授被她的爱国情怀打动,让她成为该专业首位女学生。1940年,她以创新的子弹速度测量方法获博士学位,却因二战阻隔无法归国,转而投身核物理研究——这一转向,悄然改写了中国原子能事业的轨迹。在海德堡,她率先观察到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被《自然》杂志誉为"科学珍闻";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她与钱三强携手发现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这项二战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让世界记住了这对中国科学家夫妇。 1948年,手握国际声誉的何泽慧毅然归国。面对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简陋条件,她和钱三强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旧货店,捡拾旧器材自制实验设备。"回来不是来享受的,是来吃苦的",这句朴素的话背后,是她带领团队数百次实验后,终于制成国际先进水平核乳胶的执着。从原子弹氢弹研制的基础攻关,到中子物理研究室的筹建,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筹建到宇宙线研究的开拓,她的足迹贯穿中国核物理发展的关键历程。 这位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一生过着极简的生活。衣着朴素如普通老人,饭菜不过家常便饭,却将全部心血倾注于科研。她不喜应酬、不慕虚名,唯有在谈论物理实验时眼中闪光。2017年,以她的精神命名的"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升空,在太空续写着她"独具慧眼"的科学传奇。#人物故事 #涨知识 #女性力量 #宣传正能量 #热点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