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2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20多年前的音乐课上,老师教过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我对音乐本无太多兴致,可旋律响起前的独白,却让年少的我莫名难过了许久。 如今站在扎龙湿地的芦苇荡边,风里裹着丹顶鹤掠过天际的鸣叫,身旁阿姨们偶然唱起的这首歌,竟让旧时光的旋律与眼前的风景瞬间重叠——那节音乐课留下的“后遗症”,在这一刻突然“发作”。 于是,关于“遗憾里的温柔”、“这片土地的诗意”,还有“岁月中从未褪色的,对自然与善意的敬畏”,这些心绪开始在脑海中漫上来,翻腾不息。 我究竟想表达什么?其实是我教育孩子以后慢慢懂了之前当老师都没悟到的真相:教育有长期性与严重的滞后性,它像一个闭环,多年后某个瞬间,你突然心头一震,沉默无语,那便是教育的“子弹”命中的时刻,正是此刻,教育才算真正完成。 就像我们做了父母,才读懂朱自清《背影》里藏的深沉;历经社会打磨,才看懂《送东阳马生序》里的不易;尝过时光飞逝的滋味,才共情《匆匆》里的怅惘;认真思考过生命的重量,才与《赤壁赋》的豁达共鸣;亲历过至亲的离别,才会为《秋天的怀念》潸然。 我们在最猪的年纪碰上了没能力细品的糠,却在几十年后的某个瞬间反刍出了味道,被感动,被击中,被点燃。这便是教育滞后性的真实模样。 所以父母不要气馁于“现在说的你不懂,长大了你懂了就后悔了”。即便当下的引导看似无用,也该不厌其烦地坚持。因为你此刻灌输的思想,埋藏的种子,要等孩子真正拥有阅历的那一刻才能萌芽长成参天大树,才能点燃冲起燎原的烈焰。 如果没有这些提前播撒的“种子”和“星星之火”,未来再回首时的“朝花夕拾”,便会少了许多重量,情感缺乏厚度,内心也难有丰盈。而这,正是教育能“让人作为人成为真正人”的真正内涵。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 #齐齐哈尔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