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71
王一鸣:房地产从2021年高点减少8.6万亿 物价持续下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教授,在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言表示:房地产市场尚未完全止跌回稳。 前5个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下降了3.8%,降幅比1-4月份扩大了0.6个百分点。楼市去库存压力依然比较大。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带来的就是需求收缩效应。所以,人大的报告说6.8万亿,需要弥补这个需求缺口。 事实上,光房地产2021年销售峰值额18.2万亿,去年是9.6万亿。光房地产销售额收缩就是8.6万亿,我刚才看了浙江GDP也就9万亿。这是房地产销售本身,如果是关联的家具、家装、家电等关联产业来看带来的收缩效应更大。我们现在GDP平减指数下降,房地产调整收缩是个主要的因素。 第四,物价指数持续走低。 5月份的数据是CPI连续下降0.1%,连续4个月为负,连续27个月大体在1%以内,也就是在0线上波动。PPI连续32个月负增长。GDP平减指数是8个季度,人大报告也说了,这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7个季度还要更长。所以,价格持续走低意味着有效需求不足尚未根本环节,反过来它又会影响经营主体的体感和预期,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形成一种负向的反馈效应。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需冲击,内需不足和动能转换的压力。#宏观经济 #房价 #楼市 #房地产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6: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6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8
【20251031】彭博社最新消息: 2025年10月31日彭博社电,国内市场回归谨慎情绪,源哥深度解读。国内市场正走向自4月以来的首次月度下跌,此前由流动性驱动的上涨行情已被对大国关系预期落地及国内经济疲软的担忧所取代。 随着市场情绪降温,投资者信心明显受挫。MSCI中国指数10月下跌2.5%,终结五个月连涨,表现远逊于上涨4.2%的MSCI亚太指数。市场再度走弱表明,投资者对大国长期摩擦的谨慎情绪已盖过对贸易休战延长的乐观预期。同时,尽管决策层仍在应对通缩和消费低迷的挑战,但市场对大国领导人会议后缺乏实质性政策支持已普遍回归理性。 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指出,外部风险与国内结构性问题叠加,导致风险规避情绪升温,成为市场走弱的主因。策略师表示:“市场正进入‘情绪改善’阶段,但机会仍需主动争取。” 与此同时,经济数据进一步承压。10月官方制造业PMI降至49,低于前值49.8,非制造业PMI微升至50.1。工厂活动连续下滑,创九年多来最长纪录,四季度增长放缓趋势加深。国家统计局称,部分受八天长假及“全球环境复杂性上升”影响。 监管层面酝酿新举措以应对产能风险。国内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呼吁对铜、铅、锌等大宗金属设立产能上限,严控新增产能。房地产方面,万科第三季度净亏损较上年同期几乎翻倍,楼市低迷持续拖累业绩,公司已准备资金提前赎回25亿元人民币债券。 行业层面,龙头企业面临挑战。比亚迪受激烈竞争和监管影响,季度利润同比下滑超三成。闻泰科技称,若要解除对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的出口禁令,荷兰须恢复其首席执行官职务。 尽管短期承压,部分国际机构仍保持审慎乐观。高盛上调中国GDP和出口增长预期,并预计四季度可能降息10个基点,以支持经济复苏。市场虽暂别亢奋,但政策预期与外部环境变化仍将是后续走势的关键变量。#降息 #比亚迪 #万科 #闻泰科技 #高盛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7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00:00 / 1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基于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层结构性矛盾,您关于未来房价总体将大幅下降的判断,确实有其内在逻辑。以下是对此趋势的分析: 一、核心驱动力衰竭:人口与城镇化红利见顶 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二十年的繁荣,核心驱动力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口红利带来的刚性需求,以及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然而,当前人口已进入负增长通道,家庭户均住房套数趋于饱和,城镇化率增速放缓。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盘”正在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长期需求基础被削弱。 二、结构性失衡加剧:产业、资源与财富分配 “高新产业不均”与“贫富加剧”是导致房价结构性分化的关键。高端产业、优质就业岗位和公共资源高度集中于少数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凭借强大的“虹吸效应”仍能维持一定的房价韧性。然而,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及产业薄弱地区,将同时面临人口外流、购买力下降和住房供应过剩的三重压力,房价下跌风险巨大。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则意味着有实际购买力的刚需群体在萎缩。 三、市场预期与金融属性的根本转变 “房住不炒”的定位已深入人心,彻底扭转了房价“永涨”的预期。当房地产逐渐剥离其金融投机属性,回归居住本质时,资产的流动性会下降,价格将由真实的居住需求决定。在市场下行周期中,“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会进一步抑制需求,形成负向循环。 结论: 因此,未来中国房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是大概率事件,但这将是一个结构性、非普降的过程。除少数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价将面临长期的下行压力,部分过剩严重、人口流失地区的房产可能出现价值大幅缩水甚至“有价无市”的局面。这标志着中国以房地产为驱动的旧增长模式正在终结,经济转型迫在眉睫。AI生成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