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晏华3月前
天台庵,自2014年被踢出四座木构唐筑名录之后,他仍是国宝中的国宝,跟他能比肩的全国也找不出五座。1973年天台庵被确认为唐代建筑,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在修缮过程中的东南一角的飞檐椽及脊樽下有修建题记,其中脊博与顺脊串接合部的脊樽下题记:“长兴四年九月二日地驾必匠人曹谢宁远王昉□□四故记制博士张王。”飞椽题记:“大唐天成四年(929年)建创,大金壬午年重修,大定元年(1161年)重修,大明景泰重修,大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修。因唐代并无“天成”年号,而五代时期的后唐却有“天成”年号。此时唐朝已灭亡22年,实为后唐政权沿用旧年号所致。墨书题记引发学界对其建造年代的重新考证,最终天台庵大殿被确定为五代时期后唐的建筑遗构。这座殿宇规模不大,正殿斗拱宏大,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基本上呈正方形状,与忻州五台山的南禅寺极为相似。殿内一开始本没有柱子,后来考虑到结构安全问题,就在后代修缮时加了几根小柱子以衬托大梁。所以看上去非常的简单明晰,歇山面儿也是直接承托于大梁之上,仅仅用四架椽,屋顶显得舒缓而极具特色,呈现出明显的唐代遗风。虽然历经修缮,但是形制非常的古朴。另外三座,分别是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的南禅寺,建造于唐建中三年(782年)。第二座是山西省芮城县龙泉村的广仁王庙,建造于唐大和五年(831年),第三座就是最著名的山西省五台县豆村的佛光寺建造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有人认为,虽大唐灭亡22年后建造天台庵,但匠人仍用的是唐朝的,天台庵的形制与风格也与大唐建筑差别无二,尽管争议尚未完全平息,但其价值已超越断代本身。年代考证事件揭示了古建筑研究的复杂性与魅力,天台庵不仅是一座承载历史的建筑。更是学术探索、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生动样本。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2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8
00:00 / 08: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78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