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来一遍 重新看一遍《爱是最好的良方》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 重读这本抽动康复书,我读懂了比“治愈”更重要的事 第一次翻开它,是抱着“找答案”的急切——想从字里行间抠出立竿见影的方法,想让那些不受控的抽动快点消失。那时眼里只有“症状”“干预”“见效”,囫囵吞枣般记下技巧,却忽略了字里行间的温度。 时隔一年再读,心境早已不同。这一次,我不再执着于“消除抽动”,而是看见了书中藏着的“接纳智慧”:它说康复不是和身体对抗,而是和自己和解;它教的不只是应对抽动的方法,更是如何带着症状好好生活的勇气。那些曾经跳过的案例、略过的心理疏导,如今读来字字戳心——原来当初焦虑的不只是孩子的抽动,还有自己紧绷的情绪;原来真正的康复,是家长先放下执念,孩子才敢放松身心。 这本书从不是一本“一次性说明书”,而是抽动家庭的“心灵陪伴手册”。初读求“解法”,再读懂“心法”;从前盼“快速摆脱”,现在懂“温柔共处”。如果你也在陪伴孩子走过抽动之路,不妨再翻开它——那些第一次没读懂的共情,没记住的从容,都会在某个瞬间,给你新的力量。 愿每一次重读,都能让你在康复的路上,多一份笃定,少一份迷茫。#抽动症患儿家长分享 #抽动症康复#内容过于真实 #原创视频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多动症a娃用上专注达之后引发抽动?一条视频讲清楚,请用心看完 在我的多动症a娃儿子在用上专注达半个月左右, 我发现他在晚上8点左右,会有用力挤眼睛的情况, 我当时就意识到了有可能是抽动, 所以即使当时作业没有写完,我也立即叫停了, 第二天就与老师沟通, 因为担心他会抽动,所以以后不换作业是否写完, 我们都不写了,也得到了老师的允许。 之后我们咨询了孩子的医生, 医生给的答复是, 孩子抽动不一定是吃专注达引起的, 也许孩子之前就有相关症状我们没注意, 之前孩子多动,我们并没有注意, 现在孩子小动作没有了,孩子的抽动就相对于之前更明显, 我们就观察到了。 我回来后翻阅了王玉凤教授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里面有写,多动症伴随抽动比例有11%~14.4% 《爱是最好的良方》中写到,抽动症伴随多动症比例则多达60%。 另外医生提醒我,孩子现在可以专注了, 所以很有可能视疲劳,我最近看书看视频比较多,也会想挤眼睛,所以我一下想通了。 不记得是哪一本抽动的书写到。 抽动如果没及时被关注到,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成为肌肉记忆,到了那个特定的条件下,孩子就会用这种方式去缓解自己的不适。 今天群里有姐妹问到这个问题, 我又用deepseek询问了一下, 结论是:专注达可能在某些儿童中诱发抽动, 但总体发生率不高。 另外:早期研究认为兴奋剂类可能与抽动风险相关,但近年的大型meta 分析表明,这种风险可能被高估。多数ADHD患儿即使出现抽动,症状也可能是短暂且轻微的。 目前我儿子已经完全没有了这个挤眼睛的症状, 因为我会在他学习的时候一直观察他, 有这个倾向我就会停下来,不会让他继续,加深他的肌肉记忆。 抽动(心理原因导致的),最主要的就是改变家庭养育环境, 非常非常感谢姐妹推荐我的书籍,让我及时察觉了孩子的不好的情况,及时将孩子抽动的苗头掐灭了。 最后推荐抽动症的三本书《爱是最好的良方》《看见才是爱》,这两本是海夫人写的,她是从一个养育者的角度讲述孩子是如何在不良教养环境下抽动,又是如何在爱的养育下康复。 维尼老师《顺应心理,孩子更阳光》是从自己是个抽动症患者出发,结合当前是相关心理健康从业者角度,将咨询案例写字书籍中,这三本书会给抽动症家庭很好的启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祝大家都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adhd #抽动症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 #懿直成长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9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6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