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赏析》 元霁蓝釉龙纹大梅瓶是元代景德镇窑巅峰之作,集工艺、艺术与历史价值于一身。扬州博物馆的这件为镇馆之宝,1992年被评国宝级文物,2013年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历史故事回顾 该梅瓶是元代景德镇瓷器精品,1978年扬州博物馆从北京文物汇报展览购得。2000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首站选扬州,只为一睹其风采。曾有报道称巴黎吉美博物馆愿出40亿人民币收购,未成功,传为佳话。文中所涉元霁蓝釉龙纹大梅瓶,与扬州博物馆这件一脉相承,规格、工艺、画工等均一致,堪称“双胞胎”。 基本信息 - 年代:元代 - 尺寸: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14厘米 - 器型: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近底微撇,造型秀挺,兼具雄浑与秀美,线条流畅简洁、端庄俊秀。 一、工艺与艺术特色 1. 釉色对比:通体施霁蓝釉,蓝如深海、色调纯正均匀;白龙、火焰宝珠及云纹施青白釉,对比强烈,呈蓝地白花效果,如巨龙飞天,极具艺术感染力。注:霁蓝釉属高温蓝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烧温超1200℃,色泽光亮如蓝宝石,是元代高温颜色釉重要品种。 2. 龙纹刻画:主纹为三爪白龙追火焰宝珠,龙首上仰、双角后翘、龙眼突起、张口吐舌,龙身绕瓶呈S形,姿态矫健、动感十足。四朵火焰云纹衬托,更显龙的叱咤之势,蓝釉点饰龙眼,达画龙点睛之效。 3. 制作工艺:采用堆塑剔刻工艺,先刻龙纹、施白釉,再罩霁蓝釉,工艺复杂、要求极高。瓶体由五节坯胎粘接,接痕不明显,显元代高超制瓷技艺。注:带白龙纹的元代霁蓝釉梅瓶,现存文博机构仅三件,巴黎吉美博物馆藏品亦用五节坯胎粘接,此为元代同类器物典型工艺。 4. 历史价值 稀世珍品:全球公认馆藏仅三件,分藏扬州博物馆、巴黎吉美博物馆、北京颐和园。颐和园藏品为宫廷旧藏,巴黎藏品有残损,扬州藏品器型最大、保存最完好,属同类佼佼者。 - 文化融合:霁蓝釉受伊斯兰钴料文化影响(元代经海上丝绸之路引入优质钴料),梅瓶器型源自契丹储酒器,白龙象征“帝王护法”,融合多元文化,反映元代政教合一背景,体现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 5. 工艺特征:霁蓝釉发色纯正、蓝艳、深沉,釉色莹润如玉,手感沉重、丝滑如婴儿肌肤,釉面老化痕迹明显。手拉胚,五节胚胎接胎,釉面隐约见接胎痕。
00:00 / 05: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6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43
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这是一件老的(古代)青花梅瓶,风格接近明代永乐时期的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以下是关键鉴定依据: 1. 青料与发色 采用进口“苏麻离青”钴料,青花呈色蓝中泛灰,局部有自然的深色铁结晶斑点(铁锈斑),且青花晕散深入胎骨,符合永宣青花“铁斑深陷、釉下凹凸”的典型特征;新仿品的铁锈斑多为人工点染,分布均匀刻意,缺乏自然晕散。 2. 纹饰与绘画风格 瓶身绘折枝花果纹(石榴、樱桃等),花果饱满、枝叶舒展流畅,布局“疏朗有致、雅趣满溢”,符合明永乐时期“画工娴熟、简繁得当”的宫廷御用瓷风格;新仿品常因刻意模仿而线条拘谨、花叶比例失调。 3. 釉面与胎质 釉面有自然开片(蝉翼纹),呈白中泛青的老化质感,符合明代景德镇瓷胎的釉质特征;底部胎土白中泛灰,有岁月磨损的“干老包浆”,无现代机械打磨痕迹;新仿品釉面光亮刺眼,胎底多偏白、化学做旧痕迹明显。 4. 造型与工艺 梅瓶“小口、丰肩、敛腹”的比例协调,肩部饰变形莲瓣纹、近足处绘蕉叶纹,完全契合明永乐青花梅瓶的典型器型;新仿品在肩部、颈部比例上易出现偏差,工艺细节生硬。 综上,这件青花梅瓶的青料、纹饰、釉面、胎底均符合明代永乐时期青花瓷器的核心特征,应为老物件(大概率为明代或清初仿明制品),非现代新仿。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