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9
嘉佳5天前
《诗经·周颂·噫嘻》 《诗经·周颂·噫嘻》是周代宫廷祭祀乐歌中的一篇,属于《周颂》组诗之一。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西周初年农耕生产的宏大场面,反映了周王亲率百官、督导农业的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以下是《噫嘻》的原文及逐句解析: 原文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注释与赏析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噫嘻:叹词,表达庄重赞叹的语气。 成王:周成王,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代君主。 昭假:虔诚祷告以通神明(“昭”明,“假”通“格”,感通)。 尔:指祭祀对象(先祖或农神)。句意:成王虔诚祭祀,感通先祖神灵,祈求农业丰饶。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率:率领。 时:通“是”,这些。 播厥百谷:播种各类谷物。句意:成王亲自带领农夫,播种百谷,体现周王对农耕的重视。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骏:迅速。 发:开发。 私:私田(相对于“公田”)。 终三十里:绵延三十里(形容耕地广阔)。句意:大力开发私田,广阔的田畴连绵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服:从事。 十千:万人(泛指众多)。 耦:两人并耕(古代耕作方式)。句意:农夫们协力耕作,上万人并肩劳作,展现集体农耕的壮观景象。 主题与价值 农耕文明的见证诗中描绘的集体耕作场景,反映了西周“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研究先秦经济制度的重要文献。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周王通过祭祀沟通神灵,并亲临农耕现场,体现“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与“君权神授”的政治文化。 艺术特色语言质朴而气势恢宏,以简短的篇幅勾勒出宏大的劳动画面,展现了《周颂》庄重肃穆的风格。 延伸知识 《噫嘻》常与《周颂·臣工》并读,二者共同构成西周农业活动的完整图景。 汉代《毛诗序》认为此诗为“春夏祈谷于上帝”所用,宋代朱熹《诗集传》则强调其“戒农官之词”。 这首诗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礼赞,更是周王朝“敬天保民”政治思想的生动体现。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嘉佳5天前
《诗经·周颂·思文》 《诗经·周颂·思文》是《周颂》中的一篇祭祀诗,用于祭祀周人始祖后稷,颂扬其培育稼穑、造福万民的功德。全诗语言简古,情感庄重,体现了周人以农立国、尊祖敬天的文化传统。 原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注释 思文:思,语气助词;文,有文德,指教化稼穑之功。 后稷:周人始祖,名弃,舜时农官,教民耕种。 克配彼天:德行能与上天相配,指后稷的功绩配享天祭。 立我烝民:养育众民。“立”通“粒”,以谷物养育。 莫匪尔极:无人不以你为准则。极,中正之准则。 来牟:来,小麦;牟,大麦。泛指谷物。 率育:普遍养育万物。 无此疆尔界:不分彼此疆界,指后稷的恩泽广被天下。 陈常于时夏:陈,施行;常,农政常法;时夏,此指周王朝。 赏析 主题:歌颂后稷创立农业的功绩,强调其德配天地、泽被苍生的神圣地位。 结构:首句点明主旨,中间具体描述后稷育民、赐谷的功业,末句升华至超越疆界的永恒意义。 历史意义:反映了周人对农业的重视和以农德立国的政治理念,后稷形象被塑造为文化与民族的象征。 语言特点:四言句式,庄重凝练,多用典雅的颂体词汇(如“烝民”“来牟”),体现宗庙祭祀的肃穆氛围。 延伸知识 后稷在《诗经·大雅·生民》中有更详细的神话记载,如其母姜嫄履迹感孕、被弃不死的传说。 周颂多为西周初年作品,用于宗庙祭祀,与《雅》《风》相比更注重礼仪性与颂德功能。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嘉佳1周前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是《诗经·周颂》中的一篇,为西周初年祭祀周文王的乐歌。全诗以简古的语言歌颂文王之德,并表达继承遗志的决心。以下是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原文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注释 维天之命:维,语助词。天之命,天道。 於穆不已:於(wū),叹词。穆,深远。不已,无穷。 不显:不,通“丕”,大。显,光明。 纯:纯粹。 假以溢我:假,通“嘉”,美善。溢,充满。一说“慎”,谨慎。 收:接受。 骏惠:骏,大;惠,顺。遵循之意。 曾孙:后世子孙。 笃:笃行,忠实奉行。 翻译天道运行深远无穷,多么光明啊,文王之德纯净至诚!以美善之道使我充盈,我当尽心继承。遵循文王的大道,后世子孙当忠实奉行。 赏析 主题:诗歌赞颂周文王秉承天命、德行纯美,并告诫后代牢记遗训、继承王道。 结构:前四句写天命与文王之德,后四句写后人如何继承,由颂转诫,逻辑严密。 语言:庄重古拙,多用感叹词(如“於”“於乎”)增强肃穆感,体现祭祀乐歌的特色。 思想:强调“以德配天”的周代政治理念,将文王视为天人合一的典范,突出道德传承的重要性。 影响: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深潜静密”,展现了周初对天命的敬畏与人文精神的觉醒。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嘉佳5天前
《诗经·周颂·雝》 《诗经·周颂·雝》是西周时期宗庙祭祀的乐歌,用于祭祀完毕后的撤馔仪式。全诗以庄重肃穆的笔触,赞颂周文王、周武王等先祖的功德,并祈求神灵赐福。以下是对该诗的逐章解析及艺术特色分析: 《诗经·周颂·雝》原文 (据《毛诗正义》)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注释与翻译 雝雝:和谐貌,指诸侯仪容和睦。 肃肃:庄重恭敬貌。 辟公:指诸侯。 穆穆:天子容止端庄。 广牡:硕大的牺牲(祭品)。 肆祀:陈列祭祀。 假哉:美哉、伟大啊。 皇考:对已故父亲的尊称,此处指周文王。 宣哲:明达智慧。 文武维后:兼具文德与武力的君主。 燕及皇天:德泽广被,上达天听。 克昌厥后:能昌盛子孙后代。 眉寿:长寿。 繁祉:多福。 右:通“侑”,劝飨,请神灵享用祭品。 烈考:显赫的先父(周文王)。 文母:有文德的母亲(太姒,文王之妻)。 白话翻译 诸侯们和睦而来,举止庄重肃敬。助祭的是四方诸侯,天子仪态端庄穆静。献上硕大的牺牲,助我完成隆重的祭祀。伟大啊先父文王!保佑孝子安宁。臣贤明而睿智,君文武双全。德泽广被达皇天,福运昌盛后代子孙。赐我长寿无疆,助我福禄绵长。既请先父享用祭品,也请文母一同飨宴。 诗歌结构与主旨 祭祀场景(前四句)描绘诸侯助祭、天子主祭的肃穆场面,突出宗庙祭祀的庄严与秩序。 祭品与祈愿(中八句)通过陈列祭品,赞颂文王功德,并祈求祖先赐予国运昌隆、子孙长寿多福。 双亲合祭(末两句)以“烈考”与“文母”并祭,体现周人对母系德行的尊崇,强调父母同源的血脉传承。 艺术特色 四言体式与重章叠句全诗以四言为主,节奏整齐,符合祭祀乐歌的庄重风格。末章“既右烈考,亦右文母”通过并列结构,强化祭祀的完整性。 赋法直陈,典重肃穆通篇用“赋”直接叙述祭祀过程,无兴喻之笔,凸显《周颂》作为庙堂文学的实用性。 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周王的德行与“皇天”相联系(“燕及皇天”),强调“以德配天”的周代政治伦理。 历史背景 《雝》旧说为周成王祭祀文王所作(《毛诗序》),后世学者或认为是周公摄政时期制礼作乐的产物。诗中“文武维后”可能兼指文王奠基、武王克商的功业,反映了周初对祖先神权的整合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嘉佳5天前
《诗经·周颂·振鹭》 《诗经·周颂·振鹭》是《周颂》中的一篇短小精悍的颂诗,以白鹭起兴,赞美来朝宾客的德行风貌,寄托了周王朝对诸侯和睦、天下归心的政治理想。以下是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注释 振鹭:振翅飞翔的白鹭。鹭鸟纯白,象征高洁。 西雍:西周镐京附近的辟雍(周王朝的学宫兼祭祀场所)。 戾止:到来。“戾”意为至。 斯容:指白鹭般高洁的仪容风度。 无恶:无人憎恶。 无斁:不厌弃。“斁”音yì,厌烦。 庶几:希望之词。 夙夜:早晚,指勤勉不懈。 永终誉:长久保持美誉。 翻译 白鹭振翅翩翩飞,聚集西雍水滨旁。我的贵客已到来,仪容高洁如鹭翔。在那本国无人怨,来此周邦受敬仰。望您勤勉日继夜,美誉永存天下扬。 赏析 意象象征:诗以“振鹭”开篇,白鹭羽毛洁白、姿态优雅,比喻来朝宾客(可能是夏、商后裔或诸侯)的品德纯美与仪态端庄。鹭群飞集于西雍,暗喻天下贤者归附周室。 政治寓意:诗中“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强调宾客在本国和周朝均受人爱戴,反映周王朝以德服人、协和万邦的政治理念。周初推行分封制,善待前代遗民(如封夏裔于杞、商裔于宋),此诗或为宴飨此类宾客而作。 礼乐文化:《周颂》多用于宗庙祭祀与朝会仪式,本诗语言简练庄重,既表达对宾客的赞美,也暗含劝诫之意(“庶几夙夜”),体现周人“敬德保民”“慎始慎终”的思想。 结构艺术:全诗四句一节,由兴而赋,由外而内:先写白鹭之形,再喻客之容,继而赞其德行,终以勉励作结。层层递进,含蓄而富有深意。 背景小考 据《毛诗序》,此诗为“二王之后来助祭”而作。“二王”指夏、商后代,周武王灭商后,保留其祭祀,并邀请他们参与周朝祭典,以示天命传承的合法性。诗中“客”或即指宋国(商后裔)君主,白鹭之喻既赞其风度,亦暗含“宾服于周”的政治隐喻。 这首诗虽短,却展现了周初包容与礼治并重的政治智慧,是研究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文本。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嘉佳5天前
《诗经·周颂·执竞》是《周颂》中的一篇,为西周时期祭祀周武王的乐歌。全诗以简古的语言歌颂周武王的功绩,并祈愿子孙福寿安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诗经·周颂·执竞》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注释与翻译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执:持守;竞:强盛。 烈:功业。 意为:武王持守强盛,其功业无可比拟。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不(pī):通“丕”,大;显:光明。 成康:指周成王、周康王,或解为“成就安定”。 皇:赞美。 意为:伟大光明的成康之治,上帝对此给予嘉许。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奄:覆盖;斤斤:明察。 意为:自那成康时代起,广有天下,明察秋毫。 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 喤喤(huáng)、将将(qiāng):象声词,形容乐声和谐。 穰穰(ráng):丰盛。 描绘祭祀时钟鼓齐鸣,降下丰厚的福泽。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简简:盛大;反反:庄重有序。 意为:福泽盛大,礼仪庄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反:复归,回报。 意为:祭者醉饱,福禄往复不绝。 主旨与赏析 主题:歌颂周武王克商建周的丰功伟业,并祈求神灵赐福后代。 特色: 语言古朴简练,符合《周颂》祭祀乐歌的特点。 通过钟鼓磬管等乐器的描写,再现了西周祭祀场面的庄严隆重。 体现了周人“以德配天”的思想,强调武王的功绩与天命相合。 历史背景: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被后人视为受命于天的圣王。此诗在祭祀中演唱,既是对武王的追念,也是对周王朝合法性的强化。 影响与评价 《执竞》是研究西周祭祀文化与礼乐制度的重要文献。 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评其:“古朴端严,有典有则,是周家第一等文字。”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嘉佳1周前
《诗经·周颂·维清》是《周颂》中的一篇简短颂诗,旨在歌颂周文王的功绩与周朝政治的清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诗经·周颂·维清》原文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注释与翻译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 维:语助词,无实义。 清:清明。 缉熙:光明,延续不息。 典:法典、制度。 句意:政治清明,光辉延续,皆因遵循文王制定的法典。 肇禋,迄用有成 肇:开始。 禋(yīn):古代祭天仪式,泛指祭祀。 迄:至,到。 有成:成就大业。 句意:从开始祭祀天地,至今大功告成。 维周之祯 祯:吉祥、福兆。 句意:这是周朝的祥瑞。 白话翻译 政治清明,光辉永续,源于文王制定的法典。从祭祀天地开始,至今大业已成,这正是周朝的祥瑞。 主题与赏析 歌颂文王功绩:全诗强调周朝的政治清明(“维清”)和光明延续(“缉熙”),归功于文王建立的礼法制度(“文王之典”)。 祭祀与天命:通过“肇禋”指出周朝顺应天命,通过祭祀与德政获得上天庇佑,最终统一天下。 周朝合法性:诗中“维周之祯”点明周朝的兴盛是天命所归,彰显其统治的正当性。 历史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周初,用于祭祀文王的仪式乐歌,与《周颂》中《清庙》《维天之命》等篇类似,旨在追溯先王德政,巩固周王室权威。 诗中“肇禋”暗指文王始创周礼,为伐商奠定基础,至武王时终于克商成功(“迄用有成”)。 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全诗仅五句,却涵盖了对文王德政、周朝天命与政治理想的赞颂。 重章叠句:虽无重复段落,但通过关键词“维清”“缉熙”“有成”形成内在呼应,强化主题。 祭祀色彩:结合宗庙祭祀场景,凸显周人“以德配天”的治国理念。 相关诗篇链接 《周颂·清庙》:歌颂文王与祖先功德的宗庙乐歌。 《周颂·维天之命》:赞美天命与文王德行的颂诗。 《大雅·文王》:以文王为中心,阐述周朝受命于天的长诗。 这首诗虽短小,却凝聚了周人对历史与政治的深刻理解,是研究周初思想的重要文献。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